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 关于大众传播现实过程的一种理论描述。1957年,美国学者韦斯特利 (Westley) 和麦克莱恩 (Maclean) 在 《大众传播研究的一种概念模式》 一文中提出的模式。他们自称这个模式是一个概念体系,故又称“大众传播概念模式”。其内容如图所示:


图中,X代表社会环境中的任何事物或事件,它是未经加工的原始信息,如价格变动、政治危机、选举结果等,由于原始信息具有现实社会的多样性,所以表示为X12、3、4……X; A是一个有意图的信息“鼓吹者”,可以是某些个人,也可以是某些组织,如政治家、广告主等,他们有某些关于X的信息要向社会公众发布; B代表受传者,既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甚至整个社会大众,通常称为受众;C是职业传播者,指媒介组织或其中的个人如记者、编辑、播音员等; X′是大众传播者C为进行传播活动而从鼓吹者A那里选择出来的信息; X″则是指通过大众媒介向受众B传播的信息; X3C与X4C等是大众传播者C直接在原始信息X中作出的观察,如记者的现场采访;fBA是从受众成员B流向鼓吹者A的反馈,如公众对某一政党的投票,消费者对广告主产品的购买; fBC是受众成员B通过受众研究机构或直接接触,向传播者C表达的反馈,这种反馈指导着C以后的信息选择与传播;fCA是从传播者C流向鼓吹者A的反馈,它可能会鼓励或改变甚至抵制鼓吹者A所试图进行的传播。
现实的大众传播过程是这样的:传播者C从鼓吹者A发送来的信息X′和从自己的感觉领域X3C、X4C中选择出大量的信息X″传递给广大的受众B;与此同时,反馈从B流向A (fBA),从B向C (fBC)、从C流向A (fCA)。为了保证受众B对有关信息的需求得到满足,传播者C总是从A或X中选择有关内容进行传播;而从受众B流向鼓吹者和传播者C的反馈将引导、鼓励和改变下一步的传播行为。可见,从现实上讲,大众传播就是在鼓吹者A、传播者C和受众B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流,并且不断地改进传播活动的复杂过程。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改变了早期线性模式的简单化倾向,对于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特别是关于大众传播过程的现实机制,即传播者C、鼓吹者A和受众B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很大的启迪价值。

为您推荐

德弗勒的美国大众媒介体系模式

德弗勒的美国大众媒介体系模式 : 美国传播学者梅尔文·德弗勒关于美国大众传播媒介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描述。1966年,德弗勒在其《大众传播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这一..

模式及其功能

模式及其功能 : 模式是类比事物结构形式或内在关系而采取的一种直观而简化的理论描述方式。模式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实在的,一种是抽象的。实在的模式是具体事物结构形式的再现,如一台收音机..

赖利夫妇模式

赖利夫妇模式 : 美国学者约翰·怀特·赖利和马蒂尔达·怀特·赖利关于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相互关系的一个传播模式,于1959年在《大众传播和社会系统》一文中提出,如图。 赖利夫妇认为:传播者C与受传..

格伯纳的传播总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 : 关于传播过程尤其是通讯过程的一种理论描述。1949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工程师香农和韦弗在研究通讯如何取得最佳效果时,从信息论角度提出了关于传播的“数学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

刺激—反应模式

刺激—反应模式 : 又称“刺激—反应论”。关于传播效果,特别是关于受众态度改变的一种理论描述。美国学者奥托·莱平格尔最早在《劝服性传播设计》一书中提出这一模式。该模式把传播者传递的讯息看..

拉斯韦尔模式

拉斯韦尔模式 : 又称“五W模式”,关于传播过程的一种理论描述。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社会中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五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