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对流层散射传播

    超短波对流层散射传播 : 对流层内介电常数不均匀体在电波照射下,将产生二次辐射,使原来向某一方向的电波能量成为向四面八方辐射。这可使超短波传播到数百公里处,其场强较用绕射理论计算强得多。其接收信号的平均值虽较稳定,但衰落严重。采用分集接收技术后可用于通信,但仍不能用于广播和电视的节目传输。对于广播和电视,这种散射传播是产生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的主要来源,其传播距离为1千公里以内,传输损耗不太规则的随距离变化,粗略估计为每增加100公里,传输损耗增加10余分贝。
接收到的散射信号有慢变化和快变化两类。前者是指从1小时到几个月的变化,产生原因是由于对流层中气象条件的变化。一般弱信号发生在白天,强信号发生在早晨和晚上。快变化指十几分钟内的变化,又称快衰落。产生原因是接收到的射线来源不同,其振幅和相位是随机的,因而由其迭加后的合成信号具有随机起伏的衰落现象。

为您推荐

超短波城市传播

超短波城市传播 : 城市内建筑物林立,而建筑物尺寸又大于超短波波长,故超短波一部分可从建筑物反射,一部分可以透射,但穿透墙壁时要耗损。现代化建筑物的金属门窗接收电磁波后可以产生二次辐射。城..

超短波山区传播

超短波山区传播 : 超短波在山区传播主要有两种情况: 当群山是丘陵状时,可用图解法分析,接收点到底能接收到若干条射线,除直射线外,各反射线的反射点各在何处,根据每条射线在接收点产生之场强,求其..

超短波对流层波导传播

超短波对流层波导传播 : 在某些气象条件下,对流层中的介电常数分布可以形成准水平大尺度的波导,它出现的概率很少,但偶而出现,可把干扰信号衰减较小地传播到接收地点,也是电视同频干扰的重要来源之..

超短波对流层散射传播

超短波视距传播

超短波视距传播 : 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视距为: 式中h1和h2分别为发射天线高度和接收天线高度,二者皆指高出平滑球面之高度;k为等效地球半径系数,表示大气折射电波相当于加大地球半径;a为地球半径..

短波传播

短波传播 : 短波可以沿地面作为地波传播,也可经F层反射作为天波传播。 短波地波传播衰减较快,广播不予利用。短波天波传播,可以一次反射或多次反射,沿不同方向辐射,可以覆盖全球。对于短波来说,F层..

传统传播学派

传统传播学派:传播学产生于美国,最早的一套研究方法与理论成果是从美国兴起的,故人们把早期兴起并兴盛于美国的传播学研究学派称为传统传播学派。它是由美国传播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卡尔·霍兰夫、保罗·拉扎斯菲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