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威夫特论读书的两种态度

斯威夫特论读书的两种态度:

江奈生·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作家。

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5岁入都柏林三一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

一生中除了给一退休大臣当了几年私人秘书外,其余时间皆担任教职并从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一个木桶的故事》、《书的战争》和《格列佛游记》等。

斯氏主张读书应持严肃而认真的态度,反对装模作样。他曾诙谐地论及读书的两种态度:“在当今时代,使用书籍的最有成效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对待书就象有些人对贵族老爷的态度一样,将它们的名号弄得很清楚,一点不含糊,然后向亲朋好友吹牛皮。第二种,这一种方法当然更可取,是一种更深奥、更文雅的方法——将书籍的索引搞得烂熟,借助索引驾驭全书,掌握脉搏,就如同捉鱼时提住鱼尾巴。”此中褒贬,不言自明。他还将这种讲求实效的态度形象地称之为“走后门”:“从宏伟的大门进入学问的殿堂,要求付出大量时间,要求遵守一定的形式;所以,那些有大量繁忙事要做、很少讲礼仪的人,对从学问的大殿后门进去就满足了。”

为您推荐

里金论藏书的两种态度

里金论藏书的两种态度:弗拉基米尔·里金,苏联作家、藏书家。里金认为,爱好书籍有两种态度,对一些人来说收集书籍是收藏嗜好,他们贪婪地收集一切稀有的东西,唯恐被他人得去。这些悭吝人把收集到的书藏之密室,独自欣赏,而在书籍..

斯威夫特论读书的两种态度

斯威夫特论读书的两种态度:江奈生·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作家。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5岁入都柏林三一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一生中除了给一退休大臣当了几年私人秘书外,其余时间皆担任教职并从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

阿诺德论读书

阿诺德论读书:马修·阿诺德(1822-1888),英国诗人、文艺批评家。曾受教于拉格比公学。牛津大学毕业后留校,后任督学兼诗歌教授。主要作品有《吉普赛学者》、《迨尔西斯》、《索拉普与鲁斯通》等,并有大量文论作品发表。认为..

济慈论读书

叔本华论读书与思考

叔本华论读书与思考:叔本华(1788-1860)被称为“悲观主义哲学家”,是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的反对者,新的“生命”哲学的先驱者。1819年发表重要着作《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直到1853年之后,他的哲学才为世人重视。叔本华十分强..

莱布尼茨论读书

莱布尼茨论读书:哥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1646-1716),德国科学家、哲学家。生于莱比锡。曾担任过外交官、王家图书馆馆长等职。家庭藏书较丰,使他从小就接触到许多古典作家的作品,熟悉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15岁入莱比..

冯骥才论写书比读书幸福

冯骥才论写书比读书幸福:冯骥才在1989年10月撰写的随笔《无书的日子》中提出了“写书比读书幸福得多”这一命题。他首先自述在“无书的日子”里,“读书如听音乐,一进入即换一番天地。时入蛮荒远古,时入异国异俗,时入霞光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