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德论读书

阿诺德论读书:

马修·阿诺德(1822-1888),英国诗人、文艺批评家。

曾受教于拉格比公学。牛津大学毕业后留校,后任督学兼诗歌教授。

主要作品有《吉普赛学者》、《迨尔西斯》、《索拉普与鲁斯通》等,并有大量文论作品发表。

认为书籍因培育过有才华的人而变得珍贵。

它能使人建设某种与他的智力相似的东西,建设他能居住和工作的理性与精神的世界。人们必须为了良好的目的而大量阅读,并且不以大量使用所读东西为满足。

如果我们读得不是足够多,不能使用全部所读的东西,就将永不满足。然而,一个人所能做到的是那样有限,而一个作家所触及的内容又是极其广阔,所以我们所要知道的,应该是他的全部个性和他的最好的自我部分,是他表现出来的力量,是他如何深入事物的核心,是他所能给予而其他作家无法给予,或者无法像他那样给得如此之好的东西。

为您推荐

叔本华论读书与思考

叔本华论读书与思考:叔本华(1788-1860)被称为“悲观主义哲学家”,是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的反对者,新的“生命”哲学的先驱者。1819年发表重要着作《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直到1853年之后,他的哲学才为世人重视。叔本华十分强..

莱布尼茨论读书

莱布尼茨论读书:哥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1646-1716),德国科学家、哲学家。生于莱比锡。曾担任过外交官、王家图书馆馆长等职。家庭藏书较丰,使他从小就接触到许多古典作家的作品,熟悉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15岁入莱比..

冯骥才论写书比读书幸福

冯骥才论写书比读书幸福:冯骥才在1989年10月撰写的随笔《无书的日子》中提出了“写书比读书幸福得多”这一命题。他首先自述在“无书的日子”里,“读书如听音乐,一进入即换一番天地。时入蛮荒远古,时入异国异俗,时入霞光夕..

笛卡尔论读书

魏明伦论读书的韧性记性悟性

魏明伦论读书的韧性记性悟性:魏明伦(1941- ),四川内江人。剧作家。生于着名川剧鼓师之家。9岁时便辍学从戏,粉墨登台,艺名“九龄童”。酷爱读书,从《小二黑结婚》到《三毛流浪记》,自学不辍,打下坚实文化基础。14岁时开始习写..

陈景润论读书

陈景润论读书:陈景润(1933- ),福建人。数学家。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数学学科组成员。陈氏认为在读书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知识面要宽些,基础要打扎实。这..

培根论读书

培根论读书:培根(1561-1626),英国政治家、哲学家、语言大师。1573年入三一学院,对“不结果实的”亚里士多德哲学感到厌烦,转而学习法律。1582年成为律师。历任副检察长、总检察长、掌玺大臣,加封大法官。后因受贿被解职。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