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读书,想结婚

我不想读书,想结婚:

语出俄国作家Д.И.冯维辛(1745-1792)的讽刺喜剧《纨袴少年》。

该剧是冯维辛的代表作,它揭露了俄国农奴主的专横和愚昧,同时也触及俄国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青年教育问题。喜剧揭示了造成贵族青年精神上畸形发展的社会原因。“我不想读书,想结婚”这句话出自剧中主人公米特罗范(卑称米特罗范努什卡)之口。

米特罗范努什卡生在农奴主家庭,自幼娇生惯养,终日游手好闲,只知吃喝玩乐。

长至16岁,其兴趣仍在鸽子房里和好饭好菜上。他的母亲是个工于心计、阴险毒辣的女农奴主,对待农奴极其残忍。

在母亲的薰染下,他也养成了横行霸道、自私自利的恶习。对待自己的奶妈,他张口就骂“老混蛋”,扬言要“揍死”她。

对待自己的家庭教师,他像长官对待士兵:“喂,把石板拿给我,卫戍部队里的丘八!”他生性懒惰、愚蠢而又迟顿,跟粗鄙、浅薄的家庭教师学了四年,连最简单的算术题也做不出来,“除了已学过无数遍的旧课外,新课文是一句也念不出”,因为他“不想读书,想结婚”……。《纨袴少年》问世后,“米特罗范努什卡”这个名字很快流传开来,成为骄生惯养、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纨袴子弟的共称。

“我不想读书,想结婚”一语也成为了讽刺和挖苦这类纨袴子弟的“名言”。俄国作家M.E.萨尔蒂科夫-谢德林(1826-1889)曾在《彼得堡剧院》一文中引用道:“像老一辈代表们当年喊出‘我不想读书,想结婚’那样,这位自命为年轻一代的代表的人物喊出了‘我不想结婚,想读书’。”

为您推荐

小二黑结婚

出版时间:1985-10 小二黑结婚 : 赵树理1943年5月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通过刘家峧一对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和新一代农民的成长,形象地指出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邪恶势力和封建传统..

人们说我必须结婚 [葡萄牙]维森特

出版时间:2009-12 人们说我必须结婚 [葡萄牙]维森特 : 人们说我必须结婚。 不,我不愿意出嫁。 我宁可在这山区里生活, 无拘无束,安全意惬, 也不愿冒险去结婚, 和一个不知是好是坏的男人婚配成家。 人们说我必须..

小二黑结婚②

小二黑结婚 : 短篇小说。作者赵树理。1943年出版。作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娴熟精湛的民间文艺技巧和对农民口语的掌握,应用于文艺大众化运动中。《小二黑结婚》是他的代表作。小说描写根据..

我不想读书,想结婚

三余读书

三余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

读书击剑

读书击剑:古时文人常常随身携带书和剑,用以表示自己文武双全的才能和报国的志向。语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以及《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

下帷读书

下帷读书: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语出《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董仲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