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文学

非主流文学:指的是50-70年代,那些偏离或悖逆主流文学规范的主张和创作。(1)它是相对于不同阶段的那些被接纳、被肯定、被推崇的主张和创作而言,是个历史的感念。(2)非主流文学在一个高度一体化的文学语境里,处于受压制的地位。(3)非主流的异质文学的出现,在本时期呈现为阶段性的状况。如1956-1957年,1961-1962 或文革后期等。

为您推荐

《新时期文学的主流》

《新时期文学的主流》:冯牧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1月版。14万字。收辑文章22篇。除个别篇章外,基本上都是作者1980年以后写的文章和讲话的整理稿。其中《关于近年来文学创作的主流及其他》、《关于文学的创新问题》..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一分册:流亡文学》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一分册:流亡文学》:[丹]勃兰兑斯着。张道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9月版。15万字。全书6分册,全面论述18、19世纪之交至1848年革命前西欧文坛的主要思潮即浪漫主义思潮的源起及其在不同阶段、不..

非主流文学

非主流文学:指的是50-70年代,那些偏离或悖逆主流文学规范的主张和创作。(1)它是相对于不同阶段的那些被接纳、被肯定、被推崇的主张和创作而言,是个历史的感念。(2)非主流文学在一个高度一体化的文学语境里,处于受压制的地位..

“文革地下文学”

十七年的文学

十七年的文学:(1949-1966)实用主义和狂热政治激情的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普遍存在,以及民族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它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

“干预生活”文学创作

“干预生活”文学创作:1956年中国作协提出的、具有很强现实针对性的创作主张。当时,文艺创作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和回避生活中重大矛盾的现象。“干预生活”的倡导者认为:作家不能也难以无视..

史传文学

史传文学:中国史传文学是中国历史文学的一部分,它具有历史文学的一般特性,兼有历史科学与文学艺术二种成分。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