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对

属对: 诗文中两句缀成对偶。唐元稹《长庆集》:“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儿童藉此学作骈文和近体诗。至宋代,已成启蒙必修课程。宋苏洵《嘉祐集》:“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元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大学不得令日日作诗作对,虚费日力  但临放学时,面属一对即行,使略知轻重虚实足矣。”清崔学古《幼
训》述其指导属对之经验:“一曰训字。先取《对类》中要用字眼,训明意义。戒本生勿轻翻对谱,须先立意,方以训明字凑成。勿轻改,勿轻代作。一曰立程  须多选古今名对如诗话者,细讲熟玩,方可教习。一曰增字。
假如出一‘虎’字,对以‘龙’字。‘虎’字上增一‘猛’字,对亦增一字,曰‘神龙’  以此类推,自一字可增至数字,为通文理捷径。”指导属对的课本,最基本的有《对类》等,流行较广的还有《诗腋》、《词林典腋》、《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

为您推荐

学不纯师

学不纯师: 古代书法教学术语。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载:“坡翁(苏东坡)学书,尝将古人字帖,悬诸壁间观其举止动静,心摹手追,得其大意。此中有人,有我,所谓学不纯师也。又尝有句云:‘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古人用心..

魏体

魏体: 北朝魏书体,见于当时的石刻、摩崖、造像等。时楷书初兴,脱出隶法,故体貌百变,而以方正凝重为主,世称“北碑体”,又名“魏体”。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魏体为楷书的发展时期,上承王(羲之)钟(繇..

立文之道

立文之道: 古代文艺教育术语。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即青、黄、赤、白、黑);二曰声文,五音是也(即宫、商、角、徵、羽);三曰情文,五性是也(即仁、义、礼、智、信)。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

公器

才主学佐

才主学佐: 古代文艺教育术语。刘勰认为,创作过程中,组织事类的善否取决于作者才能,掌握事类的多少,则有赖于学习。故才能和学习乃作家创作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条件,“夫姜桂同地,辛在本性;文章由学,能在天资。才自 内发,学以..

联句

联句: 两人或数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初无定式。后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辗转相连成篇。如系古风,则不限对仗。实已流为文字游戏。宋沈括《梦溪笔谈》载:“联句,虞廷赓歌,武帝穀梁,已肇其端矣。”《文心雕..

因性练才

因性练才: 古代文艺教育术语。刘勰认为,作品风格情趣依赖作家个性才能,“才有庸 ,气有刚柔”。而作家个性则由先天才质和后天学习结合而成。故应重视初学,并依各自天性锻炼才能。“夫才有天资,学慎始习,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