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主学佐

才主学佐: 古代文艺教育术语。刘勰认为,创作过程中,组织事类的善否取决于作者才能,掌握事类的多少,则有赖于学习。故才能和学习乃作家创作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条件,“夫姜桂同地,辛在本性;文章由学,能在天资。才自
内发,学以外成。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学贫者,迍邅于事义;才馁者,劬劳于辞情:此内外之殊分也。”他又认为,两者中才更为重要和难得,“是以属意立文,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才学褊狭,虽美少功。”但也肯定“将赡才力,务在博见”(《文心雕龙·事类》)。

为您推荐

联句

联句: 两人或数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初无定式。后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辗转相连成篇。如系古风,则不限对仗。实已流为文字游戏。宋沈括《梦溪笔谈》载:“联句,虞廷赓歌,武帝穀梁,已肇其端矣。”《文心雕..

因性练才

因性练才: 古代文艺教育术语。刘勰认为,作品风格情趣依赖作家个性才能,“才有庸 ,气有刚柔”。而作家个性则由先天才质和后天学习结合而成。故应重视初学,并依各自天性锻炼才能。“夫才有天资,学慎始习,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

含道必授

含道必授: 古代文艺教育术语。指掌握、传授艺术创作的规律。道家称“道”不可知亦不可言,认为即便技艺中的“数”也只能“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庄子·天道》)。刘勰则云:“立德何隐,含道必授”(《文心雕龙·诸子》..

博练

工尺谱

工尺谱: 古代记谱方法之一。因音高符号为“工、尺”等字而得名。约产生于晚唐。随音乐发展与不同地区、乐种具体运用,在音高、节奏、调名等符号的记写方法上亦有改变。如南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所用工尺谱,与后期通用..

字谱

字谱: 古代记谱方法。清凌廷堪《晋秦始笛律匡谬》云:“字谱始于隋龟兹人苏祗婆琵琶,故唐人因之,而定燕乐。沈括《梦溪笔谈》及《辽史·乐志》皆载字谱本唐人之旧也。”字谱由龟兹传入,此说尚缺根据,但以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后..

减字谱

减字谱: 古代记谱法。脱胎于文字谱。约在中唐时曹柔首创。主要变化有:简化符号,如文字谱的“宫”改作“宀”;明确规定右手四指的“抹、挑”(食指向里、向外),“勾、剔”(中指向里、向外),“打、摘”(无名指向里、向外),“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