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律: 古代音乐教学术语。从黄钟律标准音起,按照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国语,周语》伶州鸠论乐称“律吕不易”。《后汉书·律历志》载:“元和元年,待诏候钟律殷彤上言:‘官无晓六十律以准调音者。故待诏严崇具以准法教子男宣,宣通习。愿召宣补学官,主调乐器。’诏日:‘崇子学审晓律,别其族,协其声者,审试。不得依托父学,以聋为聪。声微妙,独非莫知,独是莫晓。以律错吹,能知命十二律不失一,方为能传崇学耳。’太史丞弘试十二律,其二中,其四不中,其六不知何律,宣遂罢 ·,,音不可书以晓人,知之者欲教而无从,心达者体知而无师,故史官能辨清浊者遂绝。”各律由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获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单数各律称“律”,双数各律称“吕”,合称“六律、六吕”,简称“律口”
为您推荐
清乐大曲: 古代乐教内容之一。艺术性为唐代大曲之最。唐大乐署规定,乐工学一曲清乐大曲需六十天,而学“宴乐”或西凉、龟兹、疏勒、高昌、安国、天竺等大曲;只需三十天。曲式一般由“散序”、“歌”、“破”三部分组成。..
变则新: 古代艺术教育术语。清李渔认为才人所撰诗、赋、古文,与佳人所制锦绣花样,无不随时更变,“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至于传奇一道,尤是新人耳目之事”以闲情偶记·演习部·变调》)。主张学书学画者,贵在..
五声: 古代音乐教学术语。或称五音。即宫、商、角、徽、羽五个音级。《左传·昭公二十年》;“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乎其心,成其政也。”孔颖达疏:“《汉书·律历志》云:‘五声者,官、商、角、徽、羽也。所以作乐者,谐八音..
调本性情: 古代乐教术语。李蛰《焚书、读律肤说》认为声色发于性情,由乎自然。礼义、声调、性情、自然,四者密不可分。“性格清彻者音调自然宣畅,性格舒徐者音调自然疏缓,旷达者自然浩荡,雄迈者自然壮烈,沉郁者自然悲酸,古怪..
丁祭乐: 把孔子大祭所用之乐。把孔大祭在旧历春季二月和秋季八月第一个了日(古用干支记日)在各地了 L 庙举行。明清以来规定的仪程为迎神、初献、亚献、终献、彻撰、送神六项,以乐歌贯彻始终。乐章固定为:迎神奏《昭平》,..
龟兹乐: 又名“龟兹伎”。古代乐曲名。在隋、唐七部、九部、十部乐中,专设有“龟兹乐部”或“龟兹伎”。宋代教坊四部仍专设有“龟兹部”。《隋书·音乐志》载:龟兹乐“起自吕光灭龟兹(382),因得其声。吕氏亡,其乐分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