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则新

变则新: 古代艺术教育术语。清李渔认为才人所撰诗、赋、古文,与佳人所制锦绣花样,无不随时更变,“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至于传奇一道,尤是新人耳目之事”以闲情偶记·演习部·变调》)。主张学书学画者,贵在仿佛大都,而细微曲折之间,不妨增减出入。若依样葫芦,则是以纸印纸,虽云一线不差,却少天然生动之趣。

为您推荐

五声

五声: 古代音乐教学术语。或称五音。即宫、商、角、徽、羽五个音级。《左传·昭公二十年》;“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乎其心,成其政也。”孔颖达疏:“《汉书·律历志》云:‘五声者,官、商、角、徽、羽也。所以作乐者,谐八音..

法曲

法曲: 又名“法乐”。隋、唐燕乐大曲之一。源于东晋及南朝梁的“法乐”。用于佛教法令,故名。原为含有外来音乐成分的西域各族音乐,传至中原地区后,与汉族的法商乐相结合。乐器有饶、钱、钟、磐、幢萧、琵琶等。演奏时,金..

调本性情

调本性情: 古代乐教术语。李蛰《焚书、读律肤说》认为声色发于性情,由乎自然。礼义、声调、性情、自然,四者密不可分。“性格清彻者音调自然宣畅,性格舒徐者音调自然疏缓,旷达者自然浩荡,雄迈者自然壮烈,沉郁者自然悲酸,古怪..

丁祭乐

龟兹乐

龟兹乐: 又名“龟兹伎”。古代乐曲名。在隋、唐七部、九部、十部乐中,专设有“龟兹乐部”或“龟兹伎”。宋代教坊四部仍专设有“龟兹部”。《隋书·音乐志》载:龟兹乐“起自吕光灭龟兹(382),因得其声。吕氏亡,其乐分散。 ..

海青拿天鹅

海青拿天鹅: 又称《海青》、《海清》、《放海青》、《拿鹅》等。琵琶曲。十四世纪在元代即已流行。1818 年华秋萍所编《琵琶谱》有载。元杨允罕《滦京杂咏》:“为爱琵琶调有情,月高未放酒杯停。新腔翻得《凉州》曲,弹出..

高昌乐

高昌乐: 古代乐曲名。《隋书·音乐志》载:“太祖辅魏之时,高昌款附,乃得其伎,教习以备飨宴之礼。”隋七部、九部乐中,尚无此名。唐代始列为十部乐之一。舞人著白袄,锦袖,赤皮靴,赤皮带,红抹额。乐用答腊鼓一、腰鼓一、鸡娄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