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乐: 又名“龟兹伎”。古代乐曲名。在隋、唐七部、九部、十部乐中,专设有“龟兹乐部”或“龟兹伎”。宋代教坊四部仍专设有“龟兹部”。《隋书·音乐志》载:龟兹乐“起自吕光灭龟兹(382),因得其声。吕氏亡,其乐分散。
后魏平中原,复获之。其声后多变易。”至隋,有西周龟兹,齐朝龟兹,土龟兹等,共三部。在燕乐中的地位和影响极为重要。隋、唐时期,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龟兹乐有弹筝、竖安模、琵琶、五弦、横笛、坚、萧、密集、答腊鼓、毛员鼓、都昙鼓、侯提鼓、鸡娄鼓、腰鼓、齐鼓、檐鼓、贝,各一,铜钦二,舞者四人。疏勒、高昌、安国、康国、天竺、扶南等乐部所用乐器,大体乃龟兹乐队的缩小形式。
为您推荐
海青拿天鹅: 又称《海青》、《海清》、《放海青》、《拿鹅》等。琵琶曲。十四世纪在元代即已流行。1818 年华秋萍所编《琵琶谱》有载。元杨允罕《滦京杂咏》:“为爱琵琶调有情,月高未放酒杯停。新腔翻得《凉州》曲,弹出..
高昌乐: 古代乐曲名。《隋书·音乐志》载:“太祖辅魏之时,高昌款附,乃得其伎,教习以备飨宴之礼。”隋七部、九部乐中,尚无此名。唐代始列为十部乐之一。舞人著白袄,锦袖,赤皮靴,赤皮带,红抹额。乐用答腊鼓一、腰鼓一、鸡娄鼓一..
坐部伎: 唐代宫廷乐舞两大类别之一。与立部伎相对。《新唐书·礼乐志》:“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太常阅坐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可教者,乃习雅乐。”《;日唐书·音乐志》载其乐舞有..
九部乐: 隋唐宫廷燕乐。隋初燕乐设七部为:《西凉乐》、《清商乐》、《龟兹乐》、《安国乐》、《天竺乐》、《高丽乐》、K 文康乐》。隋大业中(605 —618)增《疏勒乐》和《康国乐》为九部乐。唐武德初年去掉隋时《天竺乐..
广陵散: 古代名曲。又名旷陵止息》。据三国孙该《琵琶赋》可知其约在汉末三国之际已是有“曲”有“乱”的大型乐曲。亦是琴的独奏曲和用餐、笛、琴、琵琶(阮)、筝、瑟等乐器合奏的“但曲”。唐崔令钦《教坊记》载,但曲《..
胡锚十八拍: 古代名曲。传为蔡淡(文姬,约生于 177 年)参考胡茄声音而谱的琴曲。表现其思念故土和惜别稚子的痛苦心情,情调哀婉凄切。将游牧民族所用管乐器胡茄和汉族古典弹弦乐器古琴结合一体,是民族音乐交流的产物。歌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