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小座

讲小座: 教教学方法。据清仪润《百丈清规证义》载《讲堂规约》规定,“讲小座,先鸣钟三下,内外俱到,倘小座,讲错含糊处,不得戏唉轻慢,有贡高不听者罚。讲小座人,上方丈告座,乃至大众前,总告座,大众亦同站班,当值一人亦上香,小座人须回礼,至讲完后,仍如前告座。每日轮次小座外,抽签讲小座,以验日进,除真愚钝者。”据文分析,讲小座之人由学僧担任,目的在于检验学业长进与否。

为您推荐

讲学以译经

讲学以译经: 中国佛教早期教学方式。汉初佛教传入,佛典尚未有成文记载,全凭口头诵传。早期译经,也多从外僧口授,华人笔录而成。由于佛经是口诵而出,辞的义博,且因文化与语言的障碍,故须加以必要的解说,由此产生了边译边解说的..

问难

问难: 佛教教学方法。佛教讲学,都讲与法师一问一答相辅为教。都讲负有唱题和从问发难之职,法师则负有讲解题意和应问答难阐发经义之职。如《高僧传·支遁传》记支遁讲《维摩经》,“遁为法师,许询为都讲”,询设难发问,遁应答..

百丈清规

百丈清规: 佛教禅宗丛林规戒。原指中唐百丈怀海禅师为别立禅居所定的《禅门规式》,世称《百丈清规》。流行至北宋,历久有乱。崇宁二年(1103)真定宗赜搜集诸方行法,重编为《禅苑清规》十卷,亦称《崇宁清规》,百丈之作乃称为“..

禅门规式

道堂

道堂: 中国伊斯兰教门宦对修道传教场所的称谓。与清真寺不同,是为修道者个人而设。在国外,称“罕卡”,原意为家。苏非长老最初以住所为崇拜修行场所,并聚集门弟子传经说教。他死后由门弟子或当地穆斯林在原地修建陵墓、清..

义疏

义疏: 类似讲义的解经著作。佛教始创。中国佛教讲学一般以印度佛典为教材,由于佛学深奥,虽经翻译,仍不易理解,要深入学习佛理,由高僧讲解。故随讲经过程,出现了类似讲义的佛经义疏。其始见于南北朝。约可分为二类。一先撰疏..

五戒

五戒: ①佛教在家男女信徒终身须守的五条戒条。《大乘义章》卷十二:“言五戒者,所谓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其五戒也。此五能防故名为戒。前三防身,次一防口、后之一种通防身口,护前四故”。②道教初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