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堂

道堂: 中国伊斯兰教门宦对修道传教场所的称谓。与清真寺不同,是为修道者个人而设。在国外,称“罕卡”,原意为家。苏非长老最初以住所为崇拜修行场所,并聚集门弟子传经说教。他死后由门弟子或当地穆斯林在原地修建陵墓、清真寺或学校,沿续其生前的修道方式及活动,发展成为苏非派专用的修道堂。其形制随着苏非派的传入而在中国各门宦中沿用。各门宦创始人的住地均修有道堂,作为教主修道传教场所,并附设有清真寺、经文学校、住房等建筑。亦有用作为门宦名称,如马启西创立的西道堂。

为您推荐

义疏

义疏: 类似讲义的解经著作。佛教始创。中国佛教讲学一般以印度佛典为教材,由于佛学深奥,虽经翻译,仍不易理解,要深入学习佛理,由高僧讲解。故随讲经过程,出现了类似讲义的佛经义疏。其始见于南北朝。约可分为二类。一先撰疏..

五戒

五戒: ①佛教在家男女信徒终身须守的五条戒条。《大乘义章》卷十二:“言五戒者,所谓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其五戒也。此五能防故名为戒。前三防身,次一防口、后之一种通防身口,护前四故”。②道教初入道的..

通道观

通道观: 北周武帝于建德三年(574)立。诏曰:“道隐小成,其来旧矣。不有会归,争驱靡息。今可立通道观,圣哲微言,先贤典训,金科玉篆,秘迹玄文,可以济养黎元,扶成教义者,并宜弘阐,一以贯之”(《以北史·周本纪下第十》)。主修《老》、《..

唱导

求法留学

求法留学: 中国古代留学西域、印度取经求法的运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有两次。一在魏晋时代,代表人物有朱士行、法显等,主在求得佛经原本。如魏僧朱士行熟谙《道行般若》,在洛阳传经,常叹传译者译介不透彻,故发愿 寻..

扎仓

扎仓: 藏语意为“僧舍”。藏传佛教僧人学经的学校。主持人为“堪布”,具格西学位,主管学位、行政和财务。下设“翁则”、“雄来巴”等,管理学经、辩论和考学位等事务。大寺院一般拥有几个扎仓。依学科性质可分为曼巴扎仓..

格义讲经

格义讲经: 佛教教学方法。始于东晋。时僧竺法雅在高邑建寺,僧众常百余人。门下弟子,皆“世典(儒道等书)有功,未善佛理”。他与康法朗等便“以经中事数(如四谛、五戒等佛教事项、概念和教义),拟配外书(儒道经书),为生解之例,谓之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