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绰(498—546): 西魏官员。字令绰,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为宇文泰所信任,官至
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助泰改革制度、制定计帐、户籍等法。又为六条诏书(治心身、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并规定地方官吏不通六条和计帐者不得居官。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人的本性,通过教化而改变。主张实施孝悌、仁顺、礼义的教育,具有儒家教育思想色彩。强调选用人材要不限门第,“唯在得人”,“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中求贤。
- 欢迎来到文学网!
沈不害(518—580): 南朝梁、陈学官。字孝和,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十四岁召补国子生,举明经。通经术,有文才,学识渊博。梁时为太学博士。陈天嘉初,任衡阳王府中记室参军,兼嘉德殿学士。以梁末战乱,国学未立,上书请兴学校,选公..
高允(390—487): 北魏大臣、学官。字伯恭,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东)人。少年时曾入沙门为僧,不久还俗,担笈负书,千里追师就业,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传》。北魏神 三年(430),因为官获罪,还归乡里,居家教学,门下就业生徒有千..
邢邵(496—?): 一作邢劭。北朝魏、齐学官。字子才。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北齐官中书监,摄国子祭酒,授特进。尝与人辩论“神灭”问题,坚持“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的见解,反对佛教的神不灭论,为北朝有数..
王元规(516—589): 南朝梁、陈学官。字正范,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从师沈文阿,通《春秋左氏传》、《孝经》、《论语》、《丧服》。仕梁,官宣城王记室参军。入陈,历官鄱阳王府记室参军、国子助教,迁国子祭酒。曾为陈后主..
魏献文帝(454—476): 即拓跋弘。北魏皇帝。坚持汉化教育政策,除中央立国学外,又于州郡建学校。应尚书李之请,由高允拟订郡国建学计划,于天安元年(466)下令立学,郡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是为北魏郡国立学校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