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献文帝(454—476)

魏献文帝(454—476): 即拓跋弘。北魏皇帝。坚持汉化教育政策,除中央立国学外,又于州郡建学校。应尚书李之请,由高允拟订郡国建学计划,于天安元年(466)下令立学,郡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是为北魏郡国立学校之始。西汉平帝时曾命令郡国普设学官,但学制并未建立。中国古代郡国学制的建立,创始于北魏。

为您推荐

杜之伟(508—559)

杜之伟(508—559): 南朝梁、陈学官。字子大,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家世儒学,尤专《三礼》。为文温雅博赡。梁时补东宫学士,与学士刘陟等 整理群书。后兼太学限内博士。大同七年(541)梁皇太子释奠于国学,用其所制孔子、颜子..

魏太武帝(408—452)

魏太武帝(408—452): 即拓跋焘。北魏皇帝。坚持崇儒政策,重视培养儒士。始光三年(426)于城东建立太学一所,今天下州郡选派才学之士,进京求学。征聘名儒、学者数百人,任命卢玄、高允等为博士,其他人分别录用。因之士子相互勉励,..

周弘正(496—574)

周弘正(496—574): 南朝梁、陈教育家。字思行,汝南(今河南省中部)人。十五岁召补国子生。即于国学讲《周易》,同学传习。入学不及半年,已堪为师表。梁时起家太学博士,历任国子博士。倡导弟子自由辩论,时城西立土林馆,居以讲授,听..

张憎繇

崔灵思

崔灵思: 南朝梁学者、学官。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少笃学,遍习《五经》,尤精三礼、三传。仕魏为太常博士。天监十三年(514)归梁,历任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土。聚徒讲授,听者常数百人。解经析理,精确详尽,为京都旧儒所推服..

周兴嗣(?—521)

周兴嗣(?—521): 南朝梁官员、《千字文》作者。字思纂,陈郡项(今河南项城)人,世居姑孰(今安徽当涂)。有文才。梁天监初,奏《休平赋》,文词优美,受 武帝嘉奖,拜安成王国侍郎。应武帝命,拓取王羲之遗书一千字,编成《千字文》。体例用..

皇侃(488—545)

皇侃(488—545): 一作皇偘。南朝梁学者、学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少好学,师事博士贺瑒,精心钻研,尽通其业。专于《三礼》、《孝经》、《论语》。任国子助教,讲授时听者数百人。著有《论语义疏》,略于名物制度,而以《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