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长统(180—220): 东汉思想家。字公理,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少时好学,博览群书,擅长文辞。敢直言,不矜小节。州郡每有召命,均称病不就,有“狂生”之名。后被举为尚书郎,于丞相府中参与军事。著《唱言》三十四篇,今仅存片断。强调“德教者,人君之常也,而刑罚为之佐助也”。“教化以礼义为宗,礼义以典籍为本”,推崇儒家经典的社会作用。将“敦教学以移情性,表德行以厉风俗,核才艺以叙官宜”作为治国的重要措施。抨击当时选士论族姓阀阅、交游趋富贵之门的陋俗,反对拘古守旧,指出“行于古有其迹,用于今无其功者,不可不变”。学术上主张凡“论本考始”、矫正旧论、“不从常说”者,须慎审对待。
为您推荐
王肃(195—256): 三国魏经学家、官员。字子雍,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历官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秘书监兼崇文观祭酒、侍中、河南尹、太常等。博通经籍,宗贾逵、马融,作《圣证论》,讥郑玄之学,世称“王学”。自汉末至魏..
蔡邕(132—192): 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拜太傅胡广为师。博学多才艺,喜好辞章、算术、天文。尤擅长音律,善鼓琴。以孝义著称乡里。灵帝初,为司徒桥玄所辟用,后任郎中、议郎,校书于东观。与卢植、..
徐幹(170—217): 东汉文学家。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昌乐)人。聪明博识,善于文辞,为“建安七子”之一。恬淡寡欲,不求名望闻达。曾任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后因病辞官。著有《中论》。强调古之君子成德立行,名垂后世,原因..
卢植(?—192): 东汉经师、学官。字子幹。涿县(今属河北)人。少时赴关中,拜马融为师。马融授业时多列女乐,歌舞于前。因专心听讲,目不斜视,受马融敬重。通今古文经学,好作精深研究,不拘泥于章句,亦不喜好辞赋。学成归乡,闭门授徒。..
孔融(153—208): 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幼有异才。四岁时即能将大梨让予诸兄弟,自取其小者,传为美谈。十岁随父赴京,以机敏善对为李膺等所叹服。好学博涉,文辞出众,为“建安七子”之首。以高第举..
刘劭: 三国魏教育家。字孔才,广平邯郸(今属河北)人。汉建安年间为太子舍人、秘书郎,从事宫廷教育。魏文帝时,官尚书郎、散骑侍郎。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此书为宫廷教材之一。明帝时出任陈留
太守,敦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