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肃(195—256): 三国魏经学家、官员。字子雍,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历官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秘书监兼崇文观祭酒、侍中、河南尹、太常等。博通经籍,宗贾逵、马融,作《圣证论》,讥郑玄之学,世称“王学”。自汉末至魏初,官学因战争和政权更迭而时兴时废,经学教育沉陨。他为振兴经学,曾遍注群经,不分今文、古文,对各家经义加以综合。所注《尚书》、《诗经》、《论语》、《三礼》、《左传》及其父王朗所作的《易传》,对晋代的儒学教育有重大影响。晋后其学不行于世,各书皆佚,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另伪造《孔子家语》及孔子家语解》。
为您推荐
蔡邕(132—192): 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拜太傅胡广为师。博学多才艺,喜好辞章、算术、天文。尤擅长音律,善鼓琴。以孝义著称乡里。灵帝初,为司徒桥玄所辟用,后任郎中、议郎,校书于东观。与卢植、..
徐幹(170—217): 东汉文学家。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昌乐)人。聪明博识,善于文辞,为“建安七子”之一。恬淡寡欲,不求名望闻达。曾任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后因病辞官。著有《中论》。强调古之君子成德立行,名垂后世,原因..
何晏(190—249): 三国魏学者、官员。魏晋玄学的主要创始者之一。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汉大将军何进之孙。七岁随母在曹操宫中,为操所宠爱。少以才秀知名于世,好老庄言。曹爽秉政,作为心腹,累官至侍中、吏部尚书,典选举..
孔融(153—208): 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幼有异才。四岁时即能将大梨让予诸兄弟,自取其小者,传为美谈。十岁随父赴京,以机敏善对为李膺等所叹服。好学博涉,文辞出众,为“建安七子”之首。以高第举..
刘劭: 三国魏教育家。字孔才,广平邯郸(今属河北)人。汉建安年间为太子舍人、秘书郎,从事宫廷教育。魏文帝时,官尚书郎、散骑侍郎。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此书为宫廷教材之一。明帝时出任陈留
太守,敦崇..
胡广(91—172): 东汉学官。字伯始,南郡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人。少时孤贫,为生计操劳。有雅才,博览五经及占今术艺。入郡府为吏,被荐举为孝廉,至京城试以章奏,名列第一。拜尚书郎,数迁为仆射。上书反对左雄所定孝廉须试章句、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