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晏(190—249): 三国魏学者、官员。魏晋玄学的主要创始者之一。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汉大将军何进之孙。七岁随母在曹操宫中,为操所宠爱。少以才秀知名于世,好老庄言。曹爽秉政,作为心腹,累官至侍中、吏部尚书,典选举。后为司马懿所杀。曾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竟事清谈。认为“无”或“道”是天地万物的本体,是贵无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圣人无情”,“无累于物”,不应与外物接触,而应以“无为”为体,无为而治。‘德者无为,犹北辰不移,而众星拱之”。重“自然”,轻“名教”,要求教育以追求人生意义和道德精神的超凡入圣为目标,以达到纯真纯善纯美的境界。著作有《论语集解》、《道德论》、《无名论》、《无为论》等。
为您推荐
卢植(?—192): 东汉经师、学官。字子幹。涿县(今属河北)人。少时赴关中,拜马融为师。马融授业时多列女乐,歌舞于前。因专心听讲,目不斜视,受马融敬重。通今古文经学,好作精深研究,不拘泥于章句,亦不喜好辞赋。学成归乡,闭门授徒。..
孔融(153—208): 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幼有异才。四岁时即能将大梨让予诸兄弟,自取其小者,传为美谈。十岁随父赴京,以机敏善对为李膺等所叹服。好学博涉,文辞出众,为“建安七子”之首。以高第举..
刘劭: 三国魏教育家。字孔才,广平邯郸(今属河北)人。汉建安年间为太子舍人、秘书郎,从事宫廷教育。魏文帝时,官尚书郎、散骑侍郎。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此书为宫廷教材之一。明帝时出任陈留
太守,敦崇..
何休(129—182): 东汉经学家。字邵公,任城樊(今山东济宁)人。为人质朴,不善言谈。拜博士羊弼为师,为董仲舒四传弟子。精通六经、历法、算学。为太傅陈蕃所辟用,参与政事。党锢之祸后,受禁锢不得为官,遂闭门钻研学术十七年。作《..
荀悦(148—209): 东汉教育家。字仲豫。颍川颖阴(今河南许昌)人。幼年丧父,家贫无书,常旁观他人阅读。所见篇牍,看一遍多能背诵。十二岁能说《春秋》。献帝时为宫廷侍讲,颇为献帝赏识,升任秘书监、侍中。时曹操擅权,谋略不得所用..
魂明帝(205—239): 即曹叡。字元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黄初七年(226)即位。在位年间,重视经学教育,力图改变兵乱以来经术废绝和儒学不兴的局面。认为“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儒学既废,则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