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嗣成《录鬼簿》:
广泛地记载了前辈与同代的金元戏曲作家一百余人的传记和作品目录,并制曲以吊这些作家中若干已去世的知友。
这些记载是研究金元戏曲历史的重要资料,也透露着作者的批评观点。
钟嗣成作《录鬼簿》,借以抒写身世之感、愤世嫉俗之意,也是司马迁“发愤著书”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因而在评述不少戏曲作家作品时也揭示了他们的不平之气。
④它在我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的发展史上确实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 欢迎来到文学网!
桐城派: 桐城派是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因为该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有“桐城派”之称。 桐城派创始于方苞,变化于刘大櫆,成熟于姚鼐。方苞提出“义法”说;刘大櫆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因声求气”说..
以诗为词: 宋人对苏词艺术特色的概括。 “以诗为词”大抵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突破传统词的“艳情”藩篱,以诗的题材为词的题材,“无事不可 言。无意不可入”; 二是突破传统词的表现形式,以诗的形式为词的形式,表现出传统词..
唐宋派: 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复古流派。 ②唐宋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而标举唐宋散文,尤推韩欧。 唐宋派取法唐宋,缺少创新,持续时间短,创作成就不高,但唐宋派的散文上承唐宋古文的传统,下接..
“格调”说: 格调说渊于严羽的“既格力雄壮,又气象浑厚”。最早把“格调”作为作诗的根本要求的是前后七子。清沈德潜受到前后七子的影响,标举“格调”说。 沈德潜以“格调说”建构其理论体系。其体系包括“审宗旨”、“..
因文生事: 是金圣叹小说评点的理论术语,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提出。 即在小说的创作中,并不需要依循实录史实的原则,只需要按照文学成规与审美规律的要求,对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处理。其增删补减完全可以由作者依据自己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