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熙载

刘熙载:
清代文学家、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被称为“东方黑格尔”。
刘熙载的代表作《艺概》共六卷,由《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个部分,分别论述文、诗、赋、词、书法及八股文等的体制流变、性质特征、表现技巧和评论重要作家作品等。是刘熙载多年来玩味品鉴传统文化艺术的心得之谈。
他的文艺思想有几点
a“诗为天人之合”“艺者道之形”
b“作诗不必多,所贵肝胆真”,“品居极上之文只是本色”
c“物一无文”,“物无一则无文”
d“文之道,时为大”,“诗品出于人品”

为您推荐

“格调”说

“格调”说: 格调说渊于严羽的“既格力雄壮,又气象浑厚”。最早把“格调”作为作诗的根本要求的是前后七子。清沈德潜受到前后七子的影响,标举“格调”说。 沈德潜以“格调说”建构其理论体系。其体系包括“审宗旨”、“..

因文生事

因文生事: 是金圣叹小说评点的理论术语,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提出。 即在小说的创作中,并不需要依循实录史实的原则,只需要按照文学成规与审美规律的要求,对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处理。其增删补减完全可以由作者依据自己主观..

方苞的"义法论"

方苞的"义法论": “义法”一词始见于《史记》,方苞取来论文。 义、法,合起来说是言之有物而文有条理; 义法分开来讲,义指文章的内容材料,法指文章的表现手段。是指文章的特定思想内容与特定的表现方式的统一。 ④义决定法,法..

金人瑞的"澄怀格物"论

境界说

境界说: 出自《人间词话》和《宋元戏曲考》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对前人“意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含义一是情景交融;二是真实自然;三是含蓄不尽。 王国维从创作的角度把意境分为“写境”“造境”和“有我之境”“无我..

“诗言志”

“诗言志”: 《尚书•尧典》原文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赋诗言志” 是说“诗是言诗人之志的”,这个“志”的含义侧重指思想、抱负、情感等。“诗言志”说是现存古籍对文学观念的最早资料,价值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说明..

诗缘情而绮靡

诗缘情而绮靡: 魏晋文论家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观点。 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 理论意义首先明确提出诗歌源于主体情感的抒发,诗歌因情感激动而作,在理论上概括出诗歌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