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之体”

“胡适之体”:胡适的《尝试集》出版(1920年3月)后,这种用浅显白话文书写的诗歌体裁被称作"胡适之体"。后来,"胡适之体"也用来指代他浅显通俗、明白如话,因此风行一时的白话文体。这种文体的基本风貌在胡适以后的散文写作里变化很少,基本如一。

为您推荐

“爱美剧”

“爱美剧”:是继文明戏之后,二十年代初由民众戏剧社提倡的一种戏剧运动。是根据“业余”的英文译音而来的,主张抨击传统旧戏和堕落的文明戏;提出戏剧理论建设的问题,主要是针对戏剧商业化、庸俗化的弊病,大力倡导“非营业性..

“鲁迅文体”

“鲁迅文体”:是指鲁迅在小说艺术形式上具有某些突破传统小说构成模式和规范因素,表现出一种偏离公众小说认同感的倾向。他的文章用“边缘化”一词概括这种小说在文体上的创新特质,结合作品分别就其“边缘化”的表现形态..

“孤岛”文学

“孤岛”文学: “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2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孤岛”文学即发生在这一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的文学,它密切配合形势,及时反映现实,巧妙揭露敌人罪行,讽刺殖民地的都市生活和知识社会的陈腐,表现当..

沦陷区文学

民族新歌剧

民族新歌剧:是因《白毛女》的成功而诞生的一个新剧种,它是在秧歌剧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传统戏曲、民歌、话剧等样式面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戏剧形式。其特点是歌唱、对话、舞蹈相结合,但主要通过叙述事件,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女神》

《女神》:诗集,郭沫若著。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

“五四”文学革命

“五四”文学革命: “五四”文学革命于1917年开始,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由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首先发难,继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响应和参加的主要有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李大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