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录

随感录:

随感录也称随想录,是杂文之一种。

1918年《新青年》开辟随感录专栏,其后《每周评论》和《晨报》副刊等竟相仿效,随感录这种文体在“五四”时期风靡一时。随感录在中外都是古已有之的。

《论语》、《世说新语》等是古文中随感录的代表作,西文中随感录有各种名称,有时是“格言”(Maxims),有时是“隽语”(Epigrams),通用的是“简隽的断语”(Aphorisms)。

这类文章带有直悟的、综合的特点,作家偶有所感,随时记录,意到笔随,意完笔止,判而不证,论而不辨,没有逻辑推理的层次线索,篇幅短小,文词简洁隽永,耐人玩索,题材不受局限,或记人事,或谈哲理,或评人物,或论文艺,无所施而不可。

朱光潜说:“第一流感想录的作者往往同时具备哲学家与诗人两重资格,……惟其是哲学家,才能看得远,也看得独细;惟其是诗人,才能融情于理,给它一个令人欣喜而且不易忘记的表现方式。”(《随感录》)“五四”时期,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鲁迅等写过大量的随感录,尤以鲁迅为最杰出的代表。

为您推荐

《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本纪部分第7篇,系项羽的传记。“本纪”原是写帝王的历史的,司马迁把项羽写入“本纪”,是因为在秦汉之际,他发号施令,支配着当时的政局,代表了当时的政权。文中对项羽有褒有贬,既展示了他英勇善战..

王尘无

王尘无:【生卒】:?—1938【介绍】: 笔名有尘无、向拉、方景亮等。三十年代初,开始从事电影评论工作,曾在《电影时报》等报刊上发表影评文章。《浮世杂拾》是他唯一的散文集,收集自1936年秋至1937年夏秋之间的作品,除《序》(..

杂文丛刊社

杂文丛刊社:《杂文丛刊》创办于1941年4月上海“孤岛”,杂文丛刊社因此而得名。1940年后,上海“孤岛”发表杂文的阵地只剩下《大美报·浅草》、《正言报·草原》等,杂文创作处于沉寂状态。1941年皖南事变后,形势更加险恶。..

“鲁迅风”派

序跋文

序跋文:序跋文专门用于对书籍或文章进行说明、申述、荐介。序文置于卷首或篇首,有的写成“前记”、“绪言”、“小引”、“叙”、“题辞”等等。跋置于书后、文后,或作“后记”、“书后”、“题跋”等等。序跋文有着者自..

《史记》的文学价值

《史记》的文学价值:《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着作,同时也是一部杰出的古代文学名着。司马迁善于用文学笔法叙写历史,描述事件,为人物立传,使得本书的诸多篇章成为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书中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社会面貌,比..

王礼锡

王礼锡:【生卒】:1901—1939.8.26【介绍】: 又名王庶三,常用笔名王搏今。江西安福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曾参与创办神州国光社,并于1931年在其主编的《读书杂志》上开展中国社会史论战,影响甚大。1933年赴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