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风”派

“鲁迅风”派:

上海“孤岛”时期(1937年11月12日-1941年12月8日),王任叔、唐弢、柯灵、周木斋、孔令境等人,继承和发展鲁迅杂文战斗传统,写作“鲁迅风”杂文,被人称为“鲁迅风”杂文流派。

“鲁迅风”杂文流派经历了形成、发展和解体的三个阶段。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为“孤岛”后,王任叔等人,自觉师承鲁迅杂文传统,以杂文为战斗武器,进行反对日伪顽和小市民意识的斗争。庞朴、曾迭、丁三、张若谷等人撰文攻击这些杂文作家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只会模仿鲁迅,写些迂回曲折,毫无价值的文字。进步文艺界内部也有人提出非议“鲁迅风”杂文。1938年11月出版了王任叔、唐弢、柯灵、周木斋、周黎庵、文载道六人的杂文合集《边鼓集》,在《弁言》中,王任叔说明他们虽然杂文风格,笔调不同,但却是“结集在一条战线”上,标志着这个流派的形成。1939和1940年是“鲁迅风”杂文流派的发展阶段。《边鼓集》六位作者,加上孔令境集资合股创办了刊登杂文为主的综合性文艺期刊:《鲁迅风》,从1939年的1月11日创刊至9月5日被迫停刊,历时九个月,共出十九期。王任叔在《〈鲁迅风〉发刊词》中表述了同人对鲁迅的“景仰”之情,要沿着“鲁迅先生所走的、所指明的路走去”的决心,以及学习和“探取鲁迅先生使用武器的奥秘”,也“使用”杂文这一“武器”,“袭击当前的大敌”的“用意”,这年七月,原《边鼓集》的六位作者加上孔令境,出版七人杂文合集《横眉集》。1940年,虽然多数刊登杂文的报刊被查禁,但他们继续出版各自的杂文集,王任叔还出了《论鲁迅的杂文》的理论专着。

1941年,周木斋病逝,王任叔离沪去印尼,周黎庵、文载道改变方向,“鲁迅风”杂文流派终于解体。对“鲁迅风”杂文流派,郑振铎、许广平、石灵、列车等人,始终从舆论和创作实践上积极支持。

为您推荐

《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本纪部分第7篇,系项羽的传记。“本纪”原是写帝王的历史的,司马迁把项羽写入“本纪”,是因为在秦汉之际,他发号施令,支配着当时的政局,代表了当时的政权。文中对项羽有褒有贬,既展示了他英勇善战..

王尘无

王尘无:【生卒】:?—1938【介绍】: 笔名有尘无、向拉、方景亮等。三十年代初,开始从事电影评论工作,曾在《电影时报》等报刊上发表影评文章。《浮世杂拾》是他唯一的散文集,收集自1936年秋至1937年夏秋之间的作品,除《序》(..

杂文丛刊社

杂文丛刊社:《杂文丛刊》创办于1941年4月上海“孤岛”,杂文丛刊社因此而得名。1940年后,上海“孤岛”发表杂文的阵地只剩下《大美报·浅草》、《正言报·草原》等,杂文创作处于沉寂状态。1941年皖南事变后,形势更加险恶。..

马宗融

《史记·魏公子列传》

《史记·魏公子列传》:《史记》列传第17篇。主要写了魏公子信陵君无忌不顾当时的等级观念,与夷门监者侯羸、屠者朱亥等贤者交往,并获得他们的支持,进而窃符救赵、却秦存魏的经过,生动地表现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勇于改过、重..

我国地形基本特征

我国地形基本特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自西而东,构成所谓“三大阶梯”:以青藏高原为主的最高一级阶梯,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由极高山和高原面组成,有“世界屋脊”之称。位于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为世界..

子冈

子冈:【性别】:女【生卒】:1914.10.2—【介绍】: 原名彭雪珍。江苏吴县人。中学时代开始向《中学生》杂志投稿。1934年于苏州振华女校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学习,辍学后,曾在沈兹九主编的《妇女杂志》发表访问江西苏区的通讯。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