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质文)社

杂文(质文)社:

因1935年5月15日在日本东京创刊的《杂文》月刊而得名。

1934年春,“左联”成员在日本东京秘密成立“左联”东京分盟。林林、丘东平负责干事会工作,至1936年解散。这期间曾先后在日本东京创办三个刊物。1935年5月创刊《杂文》,是因崇敬鲁迅杂文而得名,以刊登杂文为主,先后由杜宣、勃生、魏猛克、陈辛仁、任白戈等编辑,经常撰稿人还有林焕平、张香山等。

第三期因刊登鲁迅、郭沫若、茅盾的文章,被日本政府当局勒令停刊。同年12月郭沫若建议改名《质文》继续出版。出至第7期,又遭查禁,迁回上海继续出版了两期,至1936年11月被国民党当局查禁。杂文(质文)社积极倡导鲁迅式的战斗杂文。

《〈杂文〉月刊缘起》说:“杂文一向为那班文豪们所看不起,要唾弃它,这是必然的命运;虽然如此,但近年来杂文在中国文坛上盛行,甚至成为过去一年中的主潮,这也是必然的现象。”又说:“在今日的中国文坛上,淋菌并未完全肃清,苍蝇也仍嗡嗡地吵闹着,还是需要杂文的时候。”表明了该社的宗旨。“质文”社还编有《文艺理论丛书》十种,在上海光明书局出版,其中有郭沫若翻译的马克思论文:《艺术作品的真实性》等。

为您推荐

鲁迅杂文

鲁迅杂文:鲁迅一生创作量最大的文体。先后共出版16本杂文集,它们是:《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杂文还废不得说

杂文还废不得说:萧军作。初载于1942年5月14日延安《谷雨》第5期,收入1984年3月湖南人民出版社版《延安文艺丛书·散文卷》。1942年,在延安有过关于杂文的争论。有人认为延安是光明的革命圣地,木需要杂文了。萧军认为:“杂..

杂文(新闻)

杂文: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政论。是介乎于文学和政论之间的一种边缘体裁,兼有文学和政论两种体裁的特点,既包含文艺的因素,又包含政论的因素,是“诗与政论的结合”(唐弢语),是..

报刊杂文、通讯和社论(新闻)

刘尊棋通讯杂文选(新闻)

刘尊棋通讯杂文选:刘尊棋著,新华出版社1989年4月出版。作者曾任英文《中国日报》总编辑。本书为《中国记者丛书》之一。收入了他写的19篇作品。其中有:《庆龄同志,感谢你的救援!》、《“西安事变”之前——和张学良一席..

林放杂文选(新闻)

林放杂文选:林放著,新华出版社1988年5月出版。本书为《中国记者丛书》之一。作者原名赵超构。本书收集的是作者“文革”前后写的杂文,而且是从1985年出版的《世象杂谈》和1986年出版的《未晚谈》两本杂文集中选录的。..

杂文的写作方法

杂文的写作方法 : 写好杂文,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特征。一般认为,杂文是把政治和文艺融为一体而区别于一般论文和文艺创作的一种独立的文体。了解这个特征,对于学习杂文写作是非常必要的。 人们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