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党办报(新闻)

全党办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首次明确提出来的词语。1944年2月16日在《本报创刊一千期》的社论中指出:“我们的重要经验,一言以蔽之,就是全党办报四个字。”但其思想起源要早得多。列宁早在1901年就提出报纸是集体的组织者,这个“集体”就是全党以及党领导下的群众。1904年列宁在《给同志们的信》一文中,又明确提出反对“作者写、读者读”,他说如果有5个著作家,就要有500个、5000个非著作家的作者。列宁高度评价报纸通讯员的作用,要发动全体党组织和党员参加党报的工作。中国共产党继承列宁的传统,在建党初期就曾多次指示发动全党同志关心党报工作。到了延安整风运动中,为了使报纸联系群众,联系实际,更加强调党报不能由少数人关起门来办,而要由全党来办。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时期,“全党办报”成为中共报纸的传统。而其关键是党委的重视与领导,毛泽东曾多次要求党委书记们重视报纸工作,亲自看报纸清样,亲自写社论,这样才能带动全党各极组织和党员关心报纸工作。

为您推荐

政治家办报(新闻)

政治家办报:这一词语的一般含意是指无论什么报纸通常都是由政党、政府、政治集团和政治代表人物创办,是政治家办报。这一词语的特殊含义是1959年毛泽东批评当时中共新闻工作某些领导干部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前夕不懂党..

“耳目喉舌”论(新闻)

“耳目喉舌”论:对各种将新闻媒介视为耳目喉舌的新闻观点的统称。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便已开始使用“耳目喉舌”的概念,用于表述报刊的功能和作用。在我国,梁启超于1896年最早将报刊“去塞求通”的功能用“耳目喉舌”..

第六强国(新闻)

第六强国:斯大林文章中提到的对报刊重要作用的一种比喻。斯大林1923年4月在俄共(布)第12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说:“有人说,报刊是第六个强国。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强国,但是,它有力量,作用很大,这是无可争辩的。报刊是..

第三种权力(新闻)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闻)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毛泽东提出的思想战线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即“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讨论”的方针。先是毛泽东1956年首次提出,后经陆定一在中南海怀仁堂向首都广大科..

阶级斗争工具论(新闻)

阶级斗争工具论:关于新闻事业性质与功能的一种观点,强调新闻事业是阶级间进行政治斗争的一种工具。这一观点在我国最早见之于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1930年9月9日的《宣言》中,该宣言提出:“报纸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

新闻统一战线(新闻)

新闻统一战线: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日寇沦陷区新闻工作方面与党外人士广泛合作的用语。那时政治环境极端恶劣,中共党报党刊有时难于合法存在。周恩来指示党报工作人员与左、中、右报刊和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