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强国:斯大林文章中提到的对报刊重要作用的一种比喻。斯大林1923年4月在俄共(布)第12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说:“有人说,报刊是第六个强国。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强国,但是,它有力量,作用很大,这是无可争辩的。报刊是党每日每时用自己所需要的语言向工人阶级讲话的最有力的武器。其他在党和阶级之间架设精神导线的方法,其他同样灵活的机关,在天地间是没有的。”我国学者和新闻界人士经常引用此比喻说明党领导下的报刊的巨大社会作用。
- 欢迎来到文学网!
第六强国:斯大林文章中提到的对报刊重要作用的一种比喻。斯大林1923年4月在俄共(布)第12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说:“有人说,报刊是第六个强国。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强国,但是,它有力量,作用很大,这是无可争辩的。报刊是党每日每时用自己所需要的语言向工人阶级讲话的最有力的武器。其他在党和阶级之间架设精神导线的方法,其他同样灵活的机关,在天地间是没有的。”我国学者和新闻界人士经常引用此比喻说明党领导下的报刊的巨大社会作用。
阶级斗争工具论:关于新闻事业性质与功能的一种观点,强调新闻事业是阶级间进行政治斗争的一种工具。这一观点在我国最早见之于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1930年9月9日的《宣言》中,该宣言提出:“报纸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
本质真实论:一种关于新闻真实性的论点,认为新闻报道不能只反映事物的现象,还必须体现事物的本质与主流。其代表性观点是:“片面的偶然的现象不是真实的,只有事物的本质才是真实的。”这个提法最早见于华北《人民日报》1..
报纸批评三字方针:毛泽东1954年4月对胡乔木等人谈话时提出的报纸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开、好、管”三个原则性指示。他说:“开,就是要开展批评,不开展批评,害怕批评,压制批评,是不对的。好,就是开展得好。批评要正..
读者需要论:关于新闻媒介必须满足读者需要的一种主张。认为报纸要把读者需要放在首位,反对把读者不感兴趣的会议消息,政府文件和空洞的宣传塞给读者,这种主张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对读者需要要进行具体分析,健康的读者..
舆论一律:毛泽东为批判胡风在一则编者按语中首次提出的词语。1955年5—6月《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三批材料,公开披露中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诗人胡风同他的朋友之间的私人通信,胡风在一封信中对于掌握舆论阵地的某些党的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