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目喉舌”论(新闻)

“耳目喉舌”论:对各种将新闻媒介视为耳目喉舌的新闻观点的统称。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便已开始使用“耳目喉舌”的概念,用于表述报刊的功能和作用。在我国,梁启超于1896年最早将报刊“去塞求通”的功能用“耳目喉舌”作概括。在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文件中,这一概念一向用于表述党报的性质和作用。“喉舌”一词最早出现于1929年《党的生活》的发刊启事中:“耳目”一词则是博古在1944年秋的一次谈话中最先使用的。通常所用的“耳目喉舌”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单指党的耳目喉舌;二是既指党的耳目喉舌,又指人民的耳目喉舌,80年代以后,又加入了“政府的耳目喉舌”的内容。现在“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已成为我国新闻界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地位和作用的通用表述文字。“耳目喉舌”论已得到普遍认可。也有少数新闻学者对“耳目喉舌”论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不应该将社会公众所共有的新闻媒介当成一个“没有大脑可以随意使用而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工具。”

为您推荐

《耳目记》

《耳目记》:笔记。唐张鷟撰。一卷。鷟有《朝野佥载》已着录。是编记故事二十三则,每则多至二三百字,少则二三十字。多为唐武周时事,如酷吏专事罗织,刑戮残忍,贪财好淫,食人精肉,少有灵异怪诞,乖戾时事。书中有记开元以后事,当为..

“耳目喉舌”论(新闻)

“耳目喉舌”论:对各种将新闻媒介视为耳目喉舌的新闻观点的统称。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便已开始使用“耳目喉舌”的概念,用于表述报刊的功能和作用。在我国,梁启超于1896年最早将报刊“去塞求通”的功能用“耳目喉舌”..

阶级斗争工具论(新闻)

阶级斗争工具论:关于新闻事业性质与功能的一种观点,强调新闻事业是阶级间进行政治斗争的一种工具。这一观点在我国最早见之于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1930年9月9日的《宣言》中,该宣言提出:“报纸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

本质真实论(新闻)

报纸批评三字方针(新闻)

报纸批评三字方针:毛泽东1954年4月对胡乔木等人谈话时提出的报纸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开、好、管”三个原则性指示。他说:“开,就是要开展批评,不开展批评,害怕批评,压制批评,是不对的。好,就是开展得好。批评要正..

客观主义(新闻)

客观主义:①哲学概念。指主观认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与唯物主义同义。如列宁指出:“马克思根据阶级斗争的客观主义异常深刻地了解政治现实。”(新闻)一种主张“纯客观”的资产阶级思潮。它反对对社会历史作阶级分析,笼统谈..

读者需要论(新闻)

读者需要论:关于新闻媒介必须满足读者需要的一种主张。认为报纸要把读者需要放在首位,反对把读者不感兴趣的会议消息,政府文件和空洞的宣传塞给读者,这种主张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对读者需要要进行具体分析,健康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