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记者节确立(新闻)

“九一”记者节确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新闻界积极参与并宣传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1月,江苏《江声日报》主持人刘煜生被政府当局处决,激起各界民众的公愤,争取“开放言论、保障人权”的呼声席卷全国。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同年8月和9月1日,国民党中央和南京政府,向各级党部、军政机关相继发出《保障正当舆论》和《切实保障新闻从业人员》的通令。1934年8月,杭州新闻记者公会通电倡议,全国各地新闻界响应,公定9月1日为中国记者节。当年的“九一”这一天,北平、太原、厦门、长沙、南昌、青岛、绥远等地新闻界首次举行庆祝活动,要求南京政府实现“通令”,切实保障记者的安全,维护言论自由。从此,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界每年9月1日都举行纪念活动,并逐渐扩及海外华侨新闻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也把“九一”记者节作为增进记者修养,改进新闻工作,团结奋斗的节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一”国际劳动节成为各行各业劳动者统一的纪念节日,“九一”纪念活动遂告终止。台湾新闻界仍然保持“九一”记者节的活动。

为您推荐

《三位老记者延安通讯选》

《三位老记者延安通讯选》:海稜等着。新华出版社1985年6月版。23万字。收海稜(缪海稜)、张铁夫、张沛3位记者从1941年至1946年采写的延安通讯69篇。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战争年代的生活、劳动..

《外地记者看黑河》

《外地记者看黑河》:黑河地区新闻中心等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版,1992年8月版。19万字。通讯报道集。分“解冻的黑龙江”、“春潮涌动黑河”、“黑河是个好地方”、“边境线上的经贸热”、“独具魅力的‘一日游..

《记者日记》

《记者日记》:副名:“劫后余灰”中的片断。冠西着。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版。11.8万字。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生活的日记体散文集。分“临沂之战”、“万里旅行”2部分,共170余篇。前一部分是1945年作者作为战地特派记者,逐..

《一个女记者在美国》

《白头记者话当年》

《白头记者话当年》:夏衍着。重庆出版社1986年5月版。20.9万字。作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参与党直接领导的《救亡日报》、《华商报》、《新华日报》和《建国日报》的组织领导和实际工作。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关于..

《记者和她的故事》

《记者和她的故事》:戈悟觉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5月版。12.7万字。共收短篇小说10篇。包括《记者和她的故事》、《邻居》、《故乡月明》、《蔚蓝的池水》、《马龙来访》、《妻子》等。作品有的反映在人烟稀少的戈壁..

广播电视记者

广播电视记者 : 广播电台、电视台中从事新闻采访和报道活动的专业人员。 广播电视记者的基本任务是采集、写作新闻和专稿或作口头报道。广播电视记者需要具有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如较高的政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