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悼“新升隆”号遇难者(新闻)

追悼“新升隆”号遇难者:1938年10月23日下午,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大部分人员租乘的小火轮“新升隆”号,西撤途经湖北嘉鱼县燕子窝停泊时,突遭日本飞机轰炸,当场遇难的有《新华日报》编辑记者、职工16人,八路军人员9人,难民和船员50余人。12月5日,新华日报社在重庆举行隆重追悼会,各界代表和群众四五千人参加。当天的《新华日报》用5个版出版专刊追悼本报保卫大武汉殉难同志。追悼会上收到捐款1700余元,会后群众高举花圈挽联游行示威,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次集会通过悼念死者,表达了各党派团结抗战的决心。

为您推荐

冬尼海依二子遇难

冬尼海依二子遇难:珞巴族长篇神话《阿巴达尼》之一。写达尼的妻子(太阳之女)得知丈夫遭难后,便由房上顺着太阳伸下的手臂和红狗一起爬上天去。两个孩子发现阿爸阿妈不见了,就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时普布结吉老头子假惺惺地..

沈荩遇难(新闻)

沈荩遇难:晚清统治者严刑杀害记者的事件。湖南人沈荩曾参加湖南维新变法运动。变法失败后潜赴日本,后任大阪《朝日新闻》记者。1900年春返上海,致力于唐才常自立军运动。自立军被镇压后秘密赴北京进行反清活动。1903年..

追悼“新升隆”号遇难者(新闻)

追悼“新升隆”号遇难者:1938年10月23日下午,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大部分人员租乘的小火轮“新升隆”号,西撤途经湖北嘉鱼县燕子窝停泊时,突遭日本飞机轰炸,当场遇难的有《新华日报》编辑记者、职工16人,八..

毛泽东对重庆三记者谈话(新闻)

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新闻)

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1944年春夏,在美国总统罗斯福支持下,驻重庆外国记者联名致函蒋介石,要求解除新闻检查禁令,争得了访问延安的自由。国民党当局主持挑选增派中国记者和扩大访问地区,组成“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以便..

《新华日报》与《大公报》论战(新闻)

《新华日报》与《大公报》论战:国共两党签定“会谈纪要”后,国民党仍不时挑起冲突,积极准备内战。这时,重庆版《大公报》于1945年11月20日发表社评《质中共》,把内战责任归于共产党,要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政权。21..

重庆“拒检”运动(新闻)

重庆“拒检”运动:1945年8月下旬,重庆杂志界联谊会集会,33家杂志社发表声明,今后不再将原稿送交官方审查。9月1日记者节,《新华日报》发表题为《为笔的解放而斗争》的时评,历数国民党当局长期实行原稿审查制度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