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名:“劫后余灰”中的片断。冠西着。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版。11.8万字。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生活的日记体散文集。分“临沂之战”、“万里旅行”2部分,共170余篇。前一部分是1945年作者作为战地特派记者,逐日记下的临沂战役全过程;后一部分是他在东北解放区等地参观时写下的旅行日记。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记者日记》
《记者日记》:
副名:“劫后余灰”中的片断。冠西着。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版。11.8万字。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生活的日记体散文集。分“临沂之战”、“万里旅行”2部分,共170余篇。前一部分是1945年作者作为战地特派记者,逐日记下的临沂战役全过程;后一部分是他在东北解放区等地参观时写下的旅行日记。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三位老记者延安通讯选》:海稜等着。新华出版社1985年6月版。23万字。收海稜(缪海稜)、张铁夫、张沛3位记者从1941年至1946年采写的延安通讯69篇。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战争年代的生活、劳动..
《外地记者看黑河》:黑河地区新闻中心等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版,1992年8月版。19万字。通讯报道集。分“解冻的黑龙江”、“春潮涌动黑河”、“黑河是个好地方”、“边境线上的经贸热”、“独具魅力的‘一日游..
《记者日记》:副名:“劫后余灰”中的片断。冠西着。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版。11.8万字。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生活的日记体散文集。分“临沂之战”、“万里旅行”2部分,共170余篇。前一部分是1945年作者作为战地特派记者,逐..
《阳翰笙日记选》:阳翰笙着。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年2月版。46万字。收入作者抗日战争后期1942-1945年间的日记以及建国后土地改革时期的日记,分2辑。对日记中的人物、地点、组织、事件,酌加注释。第一辑除记述当时生活、政..
《一个女记者在美国》:卢璐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9.9万字。作者曾在23届奥运会期间,以上海《新民晚报》特派记者身份赴美采访,此书即是她访美期间大量见闻的汇集。作者以奥运会为纵线,以美国现实社会为横线,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