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曲》

    《三部曲》 :

《三部曲》由《墙不会塌》《颂赞天使》和《杖头开花》三首长诗构成,分别在1944年、1945年和1946年以单行本形式发行,直到1973年才结集出版。该诗集在形式上统一规整,每一首长诗均包含43首短诗,在内容上首尾衔接,一气呵成。《三部曲》是杜丽特尔最具雄心的代表作品,经常与E.庞德的《诗章》、T.S.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和W.C.威廉斯的《帕特森》相提并论,是现代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长诗作品之一。

《三部曲》创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在第一首长诗《墙不会塌》中,杜丽特尔开宗明义,开篇便借助德国大轰炸之下的伦敦城与古埃及卢克索遗址的意象并置,展开对现实与历史、短暂与永恒、毁灭和重生等对立主题的探索与沉思。这让杜丽特尔的这部《三部曲》与艾略特几乎创作于同一时期、同样以大轰炸之下的伦敦为背景、同样围绕类似主题进行探索与沉思的《四个四重奏》具有极高的可比性。不过,与艾略特在其作品里以悲观基调展开对抽象、永恒象征的冥思不同,杜丽特尔在她的作品中始终对人类文明的未来抱持一种正面和乐观的精神。这种信心在《颂赞天使》和《杖头开花》中得到更为清晰的表达,通过废墟中升起新生命等意象,以及逐渐浓厚的宗教重生意蕴,作家表达出对博爱的召唤和对重生的渴望。例如,《杖头开花》便是在“……停下来为/我们从死亡中兴起和存续献上感恩”这样的献词中表达对生命和未来的信心。

《三部曲》另一个鲜明的特征,是杜丽特尔立足希腊-罗马文化和犹太-基督教文化这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通过融通神话、传说、历史和多种宗教文本,塑造出一个全新的“女人”形象。这个新女人是各种文明中女性神灵形象的综合体,既有古埃及女性主神伊西斯、腓尼基生育女生阿施塔特、古希腊/罗马十二主神之一阿弗洛狄忒/维纳斯的身影,又带有犹太-基督教文化中多位女性/母性形象、特别是基督教《圣经》中多位玛利亚的形象。这些女性神性人物身上的共有特征便是爱和美,以及蕴含于爱与美之中的强大救赎力量。因此,《三部曲》可以说是一曲女性的颂歌,反映了杜丽特尔面对20世纪初人类文明的废墟,试图以女性特质重构人类未来的深层动机。她曾经在《致敬弗洛伊德》中默默自问,自己的无意识最深处是不是渴望构建一种全新的宗教,而这部作品表明,她的确通过这部作品的创作让自己的无意识化为了现实。《三部曲》第一次为杜丽特尔提供了一个系统表达她对古典文明浓厚兴趣的宏大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误以为她只会创作意象派短诗的刻板印象。同时,它也在美学技巧和主题内容等方面为她后来创作史诗《海伦在埃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您推荐

西部草原三部曲

西部草原三部曲 : 包括《我的呐喊》(1966)、《养种马的人》(1967)和《消失的印第安人》(1973)。克罗耶奇在小说中大胆尝试现代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种创作手法,特别是运用了文本的互文性、元..

《尤金三部曲》

《尤金三部曲》 : 这三部戏剧记录了犹太裔男孩尤金·杰洛米的成长经历,分别对应剧作家本人的童年时《尤金三部曲》的作者N.西蒙代、军营时光和写作生涯开端,背景里的犹太家庭也随着时间流逝沧海桑田。..

越南三部曲

越南三部曲 : 1965年雷勃应征为美国陆军医务兵参加越南战争近一年,所见所闻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从越南归来后,雷勃回校完成了学业,随后开始担任记者并写作小说,同时以越战为题材创作“越南三部曲..

《苦海净土》三部曲

《美国三部曲》

《美国三部曲》 : 包括《北纬四十二度》(1930)、《一九一九年》(1932)和《赚大钱》(1936)。这部作品规模宏大,时间从20世纪初直至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描写了12个人物形象。他们的故事独立成章,情节上偶尔有所..

《纽约三部曲》

《纽约三部曲》 : 由《玻璃城》(1985)、《幽灵》(1986)和《锁闭的房间》(1986)三个中篇小说组成。《玻璃城》的主人公奎恩是个作家,孤身一人在纽约生活,以威廉姆·威尔逊的笔名写了不少侦探小说。奎恩在晚上..

《大地三部曲》

《大地三部曲》 : 由《大地》(又译作《福地》)、《儿子》(又译作《儿子们》)和《分家》构成,分别于1931、1932和1935年出版,并于1935年结集出版,合称《大地三部曲》。《大地》讲述农民王龙为获得土地而辛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