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孤儿》

    《中国孤儿》 :

南宋末年,蒙古人攻陷北京,宋皇临刑前向大臣张惕托孤。成吉思汗闻讯后四处搜孤,必欲斩草除根。张惕为保大宋遗孤,决定以亲生儿子冒名顶替,却遭到其妻伊达梅的拼死反对。伊深爱丈夫,但出于母爱,终向成吉思汗道出实情。成吉思汗年轻时流落北京,曾向伊达梅求婚遭拒。他耿耿于怀,意欲报复。但一见昔日情人又旧情复燃,再次向伊达梅求婚,并以其夫、子及大宋遗孤三人的性命相逼。伊达梅不仅不从,且在紧要关头全力救孤,事败后宁死不屈,决心与丈夫双双自刎。深受感动的成吉思汗终于赦免了张惕夫妇,收大宋遗孤与张子为义子,并令张惕留在宫中,以中华民族的高度文明教化百官,辅佐他治理国家。

《中国孤儿》看起来与原作大相径庭,不仅时间、地点、人物的设置不同,而且情节也是完全重新构思的。但仍与原剧一样颂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畏强暴、舍身取义,也凸显了作者坚信的文明战胜野蛮的观点。这是法国戏剧第一次引中国素材入戏,向启蒙时代的人民形象地宣传了儒家道德观。

《中国孤儿》自1755年首演至1833年,一直是法兰西喜剧院的保留剧目,总共上演190场。1965年为纪念中法建交一周年,时任法国文化部长的马尔罗又再次组织上演。

1965年2月19日上演的《中国孤儿》

1943年,作家张若谷出版了此剧的节译本,用经过法兰西作家诠释过的“中国精神”来鼓舞自己的同胞抵御日寇侵略。1990年7月,《中国孤儿》由孟华翻译、林兆华导演,在中国首次被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搬上舞台,让观众一睹西去“孤儿”的风采,讲述了200余年来“孤儿”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中不寻常的经历。201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范希衡《<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一书,全文收录了作者翻译的《中国孤儿》剧本。

为您推荐

《孤儿院的孩子》

《孤儿院的孩子》:[匈]Z.莫里兹着。王书钟译。作家出版社1956年11月版。11万字。以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为中心,描写反动派霍尔蒂统治下匈牙利人民,特别是农民的艰难困苦的生活。腐败政权下的官立孤儿院往往将孤儿交给私人..

孤儿的命运

孤儿的命运 : 波兰中篇小说。波·普鲁斯(见“傀儡”)著。作于1876年。中译本根据俄译本转译,1957年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陈中绳译。 《孤儿的命运》中译本约8万字。小说的主人公雅西3岁时丧父,跟随寡母过着寄人篱..

上帝遗弃的孤儿

上帝遗弃的孤儿 : 南非长篇小说。萨拉贺·格尔鲁达·米林著。1924年出版,后被译成法、德、意、日、俄等10几种文字在各国出版。萨拉贺·格尔鲁达·米林(MillinSarah Gertrude, 1889— )南非英语小说作家、传记作家、..

赵氏孤儿

《亚细亚的孤儿》

《亚细亚的孤儿》:吴浊流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5月版。17万字。作者于本世纪40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以日占时代台湾生活为背景,描写青年知识分子胡太明由乡村到学校,由台湾到大陆,由家庭到社会的漫长生活道路,展示他逐..

雾都孤儿 [英国]狄更斯

出版时间:2009-06 雾都孤儿 [英国]狄更斯 : 【作品提要】 奥利弗·退斯特出生的当晚,母亲便去世了。他在教区孤儿院里生活了9年,然后被送到棺材店老板那里当学徒,继续在贫困、饥饿和侮辱中度日。因为不能忍受店..

[圣经]孤儿

[圣经]孤儿:无父母的小孩。在圣经时代,孤儿常指无父亲的孩子。关心孤儿是《旧约》的一个重要议题。孤儿与寡妇、病人和无分无业的利未人一样,都是特别什一税的被接济者。人们在收割时期,应该留一些落果、粮食给孤儿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