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哈瓦,T. :
生于赫尔辛基知识分子家庭。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文学报刊任编辑,向读者推荐了大批年轻优秀的芬兰作家和诗人。他自己也写诗、评论,表现出对诗歌创作尽善尽美的追求,对现代派诗歌的美学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还从事文学翻译,除了大量翻译英国、法国、德国、瑞典和日本的诗歌外,他还是把中国古典诗词介绍到芬兰的第一人。主要诗集有《诗歌》(1953)、《三十六首诗》(1958)、《第六本书》(1966)等。《诗歌》的中心主题是从异化和日常的现实生活中寻求某种超脱。诗歌简短精练,立意深邃。
安哈瓦,T. :
生于赫尔辛基知识分子家庭。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文学报刊任编辑,向读者推荐了大批年轻优秀的芬兰作家和诗人。他自己也写诗、评论,表现出对诗歌创作尽善尽美的追求,对现代派诗歌的美学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还从事文学翻译,除了大量翻译英国、法国、德国、瑞典和日本的诗歌外,他还是把中国古典诗词介绍到芬兰的第一人。主要诗集有《诗歌》(1953)、《三十六首诗》(1958)、《第六本书》(1966)等。《诗歌》的中心主题是从异化和日常的现实生活中寻求某种超脱。诗歌简短精练,立意深邃。
埃克曼,K. : 生于里辛格。当过成人学校教员。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文学生涯,创作了几部引人注目的侦探小说,如《三十米谋杀》(1959)、《燃烧着的火炉》(1962)和《死钟》(1963)等。1967年以后转入传统小说创作,..
穆斯塔珀,P. : 生于农村。芬兰20世纪20年代文学组织火炬社成员。1932~1947年为赫尔辛基大学讲师,1947年晋升为教授,后被选为芬兰科学院院士。在芬兰民歌和国外现代派诗歌影响下,他的早期作品格式自由,充满..
卡依巴依宁,A. : 生于莫拉,卒于赫尔辛基。父亲是教师。1955年卡依巴依宁大学毕业后任中学语文教师多年。早期作品以反映农村和城镇知识分子生活为主,如描述农村医生家庭境况的长篇小说《混沌的指针》(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