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拉欣·纳斯鲁拉

    易卜拉欣·纳斯鲁拉 :

生于安曼,祖籍巴勒斯坦。最具影响力的阿拉伯作家之一,约旦作家协会和阿拉伯作家联盟的成员。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随父母流亡到约旦。毕业于约旦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专业。在沙特阿拉伯当过两年教师,后在约旦新闻界工作多年。1996年,成为阿卜杜·哈米德·舒曼艺术中心的文化顾问兼文学部主任。2006年,开始作为一名全职作家从事写作。

著有诗集《城市边缘的马队》(1980)、《里面的雨》(1982)、《晨曲》(1984)、《努尔曼恢复本色》(1984)、《杀死鸟儿前几分钟最后的对话》(1985)、《青年、河流与将军》(1987)、《心中的风暴》(1989)、《绿柴》(1991)、《狐狸的丑闻》(1993)、《秋天的阳台》(1997)、《死亡与死人的书》(1998)、《以母与子的名义》(1999)、《天使的镜子》(2001)、《笛屋》(2007)、《假若我是大师》(2009)、《亚思敏安全回到家人那里》(2011)、《将军的情况》(2011),著有长篇小说《热病的旷野》(1985)、《陆地的波涛》(1989)、《澳!》(1990)、《只有两个》(1992)、《沦陷城市的守卫者》(1998)、《街边的橄榄树》(2002)、《正午阳光下》(2004)、《白驹时代》(2007)、《国王陛下的灯盏》(2012)、《乞力马扎罗的生命》(2015)、《狗的第二次战争》(2016)等。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热病的旷野》被《英国卫报》评选为“阿拉伯人及外国人撰写的关于阿拉伯世界的最重要的十部小说”之一,先后被译为英语、意大利语和丹麦语出版。小说《狗的第二次战争》荣获2018年阿拉伯小说国际奖,《乞力马扎罗的生命》获得了2016年阿拉伯小说卡塔拉奖,《白驹时代》入围2009年阿拉伯小说布克奖短名单,《国王陛下的灯盏》入围2012年阿拉伯小说布克奖长名单。2012年,他获得了首届耶路撒冷文化与创意奖。除小说作品外,纳斯鲁拉的诗歌也获得了多个奖项,1997年,他获得了苏尔坦·阿维斯科学和文化奖之诗歌奖,1991年,他获得了阿拉尔诗歌奖。他的诗集三次获得了由约旦作家协会颁发的最佳诗集奖。他的作品曾被译成英语、德语、俄语、法语、波兰语、土耳其语等语言。

为您推荐

伊斯哈克·穆萨·侯赛尼

伊斯哈克·穆萨·侯赛尼 : 生于耶路撒冷,在奥斯曼帝国国立学校学习阿拉伯语、土耳其语和英语。先后在开罗美国大学、开罗大学文学院求学。1930年毕业后赴伦敦大学东方研究院学习,1934年获结业证书,同年..

内玛特·米尔扎扎德

内玛特·米尔扎扎德 : 出生于马什哈德,毕业于电信学校,在马什哈德电信部门工作。主要诗集有《音信》(1968)、《斋食》(1970)、《前定之夜》(1978)、《血之花》(1979)等。其中《斋食》是奠定其诗坛地位的代表作,..

伊米勒·哈比比

伊米勒·哈比比 : 生于海法(今属以色列),并在海法长大。曾在海法做过建筑工人,后在海法炼油厂工作。1956年移居至以色列拿撒勒,直至去世。哈比比1940年加入巴勒斯坦共产党,同时开始了其记者及文学创作生涯..

阿卜杜·克里姆·卡尔米

哈伊戴尔·哈伊戴尔

哈伊戴尔·哈伊戴尔 : 生于图尔图斯市附近的农村。1954年毕业于阿勒颇师范学院。大二时展露出文学天赋,创作了一些短篇小说,发表于阿勒颇地方杂志上。20世纪50代初随着叙利亚、巴勒斯坦政治局势的恶化,..

穆斯塔法·瓦赫比·坦勒

穆斯塔法·瓦赫比·坦勒 : 生于约旦北部伊尔比德地区的贫寒家庭。曾在家乡念小学,后去大马士革、贝鲁特、阿勒颇等地学习。他在家乡当过小学教师,后自学法律,并于1930年获得文凭。之后一边从事律师职业,..

易卜拉欣·图甘

易卜拉欣·图甘 : 作家法德娃·图甘的哥哥。生于巴勒斯坦纳布卢斯。曾在耶路撒冷教会学校学习,师从奈赫赖·祖莱格,后去贝鲁特美国大学研习文学,1929年毕业。先后在纳布卢斯纳吉哈学院、贝鲁特美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