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依巴依宁,A.

    卡依巴依宁,A. :

生于莫拉,卒于赫尔辛基。父亲是教师。1955年卡依巴依宁大学毕业后任中学语文教师多年。早期作品以反映农村和城镇知识分子生活为主,如描述农村医生家庭境况的长篇小说《混沌的指针》(1960),以及反映学生和教师之间矛盾的《两个学期》(1965)等。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作品以借古喻今手法反映当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如《奥鲁城的平凡天使》(1967)用神话形式表现了1808~1809年的瑞俄战争,《玛格达列娜和天下的孩子们》(1969)用圣经故事反映当代的种族、民主教育和婚姻中的问题,《披红纱巾的姑娘》(1973)借中世纪的骑士诗反映当前芬兰国内的经济和政治情况等。

为您推荐

埃克曼,K.

埃克曼,K. : 生于里辛格。当过成人学校教员。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文学生涯,创作了几部引人注目的侦探小说,如《三十米谋杀》(1959)、《燃烧着的火炉》(1962)和《死钟》(1963)等。1967年以后转入传统小说创作,..

《磨坊》

《磨坊》 : 这是一个悲剧故事,描写磨坊主发现自己的妻子与情人在磨坊幽会,愤怒至极,丧失理智,开动磨轮,把妻子和妻子的情人活活碾死在磨轮下。故事情节简单,但作者着重心理描写,无论是对主人公在发现妻子出..

海伊,E.

海伊,E. : 生于安大略省欧文桑德。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她为加拿大广播公司撰写过数年广播稿。作为记者,她曾走访黄刀市、温尼伯,美国纽约,以及拉丁美洲等许多地方,后定居渥太华。她还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多所..

《瓦尔登湖》

帕达洛,K.

帕达洛,K. : 生于工人家庭。父亲是森林工人。帕达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从小做工,当过森林工人和建筑工人等,靠自学成才,20世纪60年代开始正式走上专业作家的道路。 处女作长篇小说《脚手架上的人们》发表于..

比林,G.

比林,G. : 芬兰现代派诗歌的代表。曾在军事学校就读,涉足文坛较晚,用瑞典语创作,35岁发表第一部诗集《休息的日子》(1922)。他是一位注重实验的作家,试图摆脱传统语言规范,对瑞典语语法和词汇组合进行卓有成..

《天国》

《天国》 : 这是作者用10年时间精心创作的三部曲。它描写一个出身于富裕家庭的青年自愿到偏僻农村当牧师,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工作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但是他的良好愿望和努力没有得到同情和支持,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