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塔珀,P.

    穆斯塔珀,P. :

生于农村。芬兰20世纪20年代文学组织火炬社成员。1932~1947年为赫尔辛基大学讲师,1947年晋升为教授,后被选为芬兰科学院院士。在芬兰民歌和国外现代派诗歌影响下,他的早期作品格式自由,充满青春活力,多描写田野小溪、花草鸟鸣的大自然风光。由于对农民有深刻了解,他的诗歌中也表露出对农民生活和命运的关切。这一时期的主要诗集有《美丽的眼睛之歌》(1925)和《雕鹗之歌》(1927)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的诗作充满了饱满的捍卫祖国的战斗激情,如诗集《告别阿尔卡迪亚》(1945)、《玫瑰花》(1947)和《捕野禽者》(1952)等。此外还有专著《芬兰古老诗歌世界》(1935)和《芬兰传说和咒语》(1946)等。

为您推荐

埃克曼,K.

埃克曼,K. : 生于里辛格。当过成人学校教员。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文学生涯,创作了几部引人注目的侦探小说,如《三十米谋杀》(1959)、《燃烧着的火炉》(1962)和《死钟》(1963)等。1967年以后转入传统小说创作,..

卡依巴依宁,A.

卡依巴依宁,A. : 生于莫拉,卒于赫尔辛基。父亲是教师。1955年卡依巴依宁大学毕业后任中学语文教师多年。早期作品以反映农村和城镇知识分子生活为主,如描述农村医生家庭境况的长篇小说《混沌的指针》(196..

《磨坊》

《磨坊》 : 这是一个悲剧故事,描写磨坊主发现自己的妻子与情人在磨坊幽会,愤怒至极,丧失理智,开动磨轮,把妻子和妻子的情人活活碾死在磨轮下。故事情节简单,但作者着重心理描写,无论是对主人公在发现妻子出..

海伊,E.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 1845年7月4日至1847年9月6日,作者梭罗栖居在瓦尔登湖畔自己亲手搭建的小木屋中,开荒种地,自给自足,读书写作,观察自然,度过了两年两个月零两天的独居生活。 作品中,梭罗把这两年多的林中生活..

帕达洛,K.

帕达洛,K. : 生于工人家庭。父亲是森林工人。帕达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从小做工,当过森林工人和建筑工人等,靠自学成才,20世纪60年代开始正式走上专业作家的道路。 处女作长篇小说《脚手架上的人们》发表于..

比林,G.

比林,G. : 芬兰现代派诗歌的代表。曾在军事学校就读,涉足文坛较晚,用瑞典语创作,35岁发表第一部诗集《休息的日子》(1922)。他是一位注重实验的作家,试图摆脱传统语言规范,对瑞典语语法和词汇组合进行卓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