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尚格·古尔希里

    胡尚格·古尔希里 :

生于伊朗第二大城市伊斯法罕,并在那里完成了学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曾长期在伊斯法罕省的各城市或乡村执教,胡尚格·古尔希里的文学生涯是从整理伊斯法罕地区的民间故事开始。刚开始,既写诗歌也写评论。古尔希里是《伊斯法罕文集》作家群中的重要成员。《伊斯法罕文集》第一辑出版于1965年夏天,标志着伊朗“新小说”现代派文学作家群的诞生。“新小说”作家群的作家们大都紧跟本世纪欧美著名现代主义作家的步伐。其中,古尔希里是这一作家群中的杰出代表,生前曾是伊朗作协七人主席团成员之一。

古尔希里在《伊斯法罕文集》作家群中很快脱颖而出,创作出伊朗文坛上最富有组织结构的作品,1969年以中长篇历史小说《埃赫特贾布王子》一举成名。然后,相继创作了《克里斯汀与基德》(1971)、《我的小祈祷室》(1975)、《拉依的迷途羔羊》(1977)、《十二勇士》(1990)、《屋中镜子》(1991)、《暗手明手》(1995)等17部作品,包括小说、诗歌和文学评论。古尔希里曾多次获得伊朗国内各种文学奖,其中《埃赫特贾布王子》在德国获得最佳外语图书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俄、乌尔都、库尔德、日语和中文等多种语言。古尔希里还曾多次应邀访问美、英、法、德等国家,并作巡回讲演,是在世界文坛上颇具影响力的伊朗当代小说家。

为您推荐

赛义德·麦赫迪·舒查依

赛义德·麦赫迪·舒查依 : 生于德黑兰。完成中级教育后进入德黑兰戏剧学院导演系学习。毕业之后,从事剧本写作,逐渐转入小说创作。从20岁起,在杂志报刊上发表作品。在小说、剧本、儿童文学创作和翻译外..

瑟亚乌什·卡斯拉伊

瑟亚乌什·卡斯拉伊 : 生于伊斯法罕。中学毕业后考入德黑兰大学政治系,获学士学位。人民党党员,伊朗现代诗坛的左翼诗人。1953年“八月政变”后被禁止写作,但他以“库里”等多个笔名坚持创作并发表诗歌..

彷徨三部曲

彷徨三部曲 : 这三部作品旨在对伊朗知识分子阶层从1941年以来的三次寻路历程进行反思。《彷徨岛》以年轻女画家哈斯提与主张社会主义救国的革命者莫拉德和主张传统宗教文化救国的青年萨里姆之间的情..

阿里·莫阿仁尼

阿雷夫

阿雷夫 : 生于喀兹文。青少年时能弹会唱,通乐理,好书法,擅长诗歌,曾博得莫扎法尔丁王(1896~1907年在位)的赏识和宫廷权贵的宠爱。但他宁愿自由自在地吟唱,也不肯寄人篱下做宫廷乐师和歌手。立宪运动初期,写诗..

曼努切赫尔·希邦尼

曼努切赫尔·希邦尼 : 生于卡尚。1945年考入德黑兰大学艺术学院。在艺术学院学习时,接触到左翼革命家,后加入左翼组织“工人独立联合会”,继而成为人民党党员。后受党组织安排,到大不里士的一个印刷厂工..

《在雪松林下死去的城市》

《在雪松林下死去的城市》 : 出版于1999年。作品描写了一位名叫基扬的年轻教师被派遣到一个名叫沙尔斯塔尔的偏远山区小城任教的经历。小说人物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主要脉络有两条:一是基扬的远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