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赫,C.

    科赫,C. :

生于塔斯马尼亚岛的首府霍巴特。为德国与爱尔兰人后裔,祖上于19世纪30~40年代移居澳洲。先后在霍巴特中学与塔斯马尼亚大学接受教育,大学毕业后一度在澳大利亚广播电台做见习记者。其后尝试过多种工作,并在欧洲、北美与亚洲生活、工作数年。回国后又在澳大利亚广播电台担任节目制作人,长达10年。1972年辞职成为专业作家。1981年曾受中国作家协会邀请访问中国。1995年,因对澳大利亚文学的突出贡献被授予“澳大利亚勋爵士”称号。

小说家C.科赫

科赫很早就开始文学创作,最初是写诗,20世纪50年代初即在澳大利亚杂志《公报》和《南风》上发表诗歌并享有一定的声誉,与另一位诗人维维安·史密斯被看作是塔斯马尼亚的诗坛双星与骄傲。后来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岛上的男孩子们》(1958)、《越过海墙》(1965)、《危险岁月》(1978)、《两面人》(1985)、《通向战争的高速公路》(1997)、《出爱尔兰》(1999)、《记忆房间》(2008)、《遗失的声音》(2012)等。曾两度夺得迈尔斯·弗兰克林文学奖,另获时代图书奖、澳大利亚国家图书委员会奖、维多利亚总理文学奖等。

科赫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反映身居英国殖民地的澳大利亚人挥之不去的“非家幻觉”,以及渴望他人认同的心理,即一种潜在的后殖民不适感。另一个特点是作品的亚洲背景。《危险岁月》是作者的代表作,写主人公奉命到动乱的印度尼西亚采访的历险经历,曾被拍摄成电影。

为您推荐

神秘剧

神秘剧 : 它起源于教堂礼拜仪式中的戏剧化布道,最重要的主题是耶稣基督的受难,后来延伸到叙述耶稣的一生。神秘剧在圣诞节、复活节、五旬节等基督教的重大节日里演出,是城镇社会文化生活的盛大事件。法..

纳多,M.

纳多,M. : 生于巴黎的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母亲是个目不识丁的农妇,后来劳累而死,她唯一的梦想就是想让儿子成为一个小学教师。纳多从小勤奋学习,毕业于圣克卢高等师范学校,1936~1945年担..

维特拉克,R.

维特拉克,R. : 生于洛特省班萨克,卒于巴黎。最初参加过达达主义的活动,出版了富有象征主义风格的诗集《邪恶的农牧神》(1922),不久就首先加入了超现实主义小组。他虽然在1926年第一个被小组开除,但还是用自..

科莱,L.

米拉波,H.-G.R.

米拉波,H.-G.R. : 生于勒比尼翁,卒于巴黎。父亲是经济学家米拉波侯爵。年轻时劫持了已婚少妇索菲娅,因而根据他家庭的要求被送到万森监狱里服刑3年。他在狱中写作了《论封印状和国家的监狱》(1782)、《色..

盖埃诺,J.

盖埃诺,J. : 生于富热尔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14岁辍学到制鞋厂里做工,靠自学通过了中学毕业会考。1911年他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教师资格的考试,先后在外省和巴黎任教,同时从事创作..

约翰逊,C.

约翰逊,C. : 生于西澳一个赤贫的土著家庭。9岁时因偷窃被关进少年教养所,后转到罗马天主教孤儿院。16岁离开孤儿院后浪荡街头,所幸巧遇作家M.杜拉克,正是这位正直而充满大爱的作家影响了他的一生。她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