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冈,F.

    萨冈,F. :

生于洛特省卡雅尔克,卒于翁弗勒尔。她上学后成绩平平,考大学时名落孙山,然而她以萨冈为笔名发表的小说《你好,忧愁》(1954)却荣获法国评论奖,从此成为专业作家。1957年4月,她在车祸中身受重伤;后来又两次离婚,并且被牵涉到一些税务和毒品的案件中去;1978年还一度被误诊患了胰腺癌。不过她并未停止创作,共出版了30多部小说、剧本和回忆录,有些还被搬上了银幕。

萨冈创作的都是通俗小说,篇幅不长,人物很少,描写的是二人或三人世界里的感情波澜。如《你好,忧愁》里的女主人公塞茜尔,为了不让父亲娶能够管教他们的旧情妇安娜为妻,竟设计挑起父亲的嫉妒心,结果意外地葬送了安娜的性命。在《某种微笑》(1956)里,女大学生多米尼克虽有英俊的男友贝特朗,却始终感到烦恼,结果爱上了贝特朗的叔叔、已有妻室的吕克,但最后激情褪去,深感无味。在《您喜欢勃拉姆斯吗?》(1959)里,39岁的宝珥已有了情人罗捷,可是年仅25岁的西蒙却又狂热地爱上了她,宝珥拒绝与西蒙结婚,不过愿意保持同时拥有两个情人的自由生活。《狂乱》(1965)里的吕西尔同样有着两个情人,她在与年轻的安东尼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因为缺少金钱而回到了供养她的老情人身边。

F.萨冈在巴黎的家中写作

萨冈的小说主要表现人生的孤独,特点是视野不够广阔,缺乏崇高的精神境界。她笔下的人物大多生活在中产阶级家庭,吃喝不愁,却没有远大的理想或奋斗的目标,因此精神空虚,时时都觉得无聊。他们以爱情游戏作为点缀,在三角恋爱里寻求刺激,然而时间一长又依然故我,这正是当代许多人的精神状态写照。她后来发表的从《冷水中的一点阳光》(1969)到《萨拉·伯恩哈特》(1987)等许多小说,都没有超越这个框架。《心灵守护者》(1968)是萨冈以自身经历为蓝本的作品,贯穿着她真爱至上的爱情观。《无心应战》(1985)虽然讲述的仍是三位主人公之间的三角恋情,却第一次将个人的小爱与家国大爱结合起来。《失落的镜子》(1996)依然写男女主人公生死相恋,最后由于误解和嫉妒而分手。

萨冈的小说并非描绘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因此并不令人感伤。加上她善于用幽默来淡化生活的重负,叙述真诚自然、毫不做作,对心理活动的刻画颇为细腻,所以读来颇为动人。她在剧作方面也很有成就,发表过《瑞典古堡》(1960)、《断断续续的琴声》(1961)、《昏厥的马》(1966)等剧本,她还当过导演,写过歌曲,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她在1984年出版了自传《我的美好回忆》。她的许多小说已有中文版。

为您推荐

莫朗,P.

莫朗,P. : 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巴黎装饰艺术学校的校长。莫朗毕业于牛津大学政治学专业,24岁就进入外交界,到过欧亚各地,仅非洲就去过28个国家,是一个老资格的外交官。他善于随时记录在各国上..

菲茨杰拉德,R.

菲茨杰拉德,R. : 生于新南威尔士一个爱尔兰移民的家庭。先后就读于悉尼文法学校与悉尼大学。大学期间即常在文艺刊物《赫尔墨斯》上发表诗歌。菲茨杰拉德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职业土地测量员,受家庭的影响,..

莫迪亚诺,P.

莫迪亚诺,P. : 生于巴黎西南郊的布洛涅-比扬古。父亲是意大利的犹太商人,经常在外面走私;母亲是比利时籍喜剧演员。为了减少“莫迪亚诺”这个犹太姓氏给孩子带来的麻烦,母亲为莫迪亚诺兄弟俩进行了洗礼,使..

西伯格,P.

菲利普,C.-L.

菲利普,C.-L. : 生于塞里伊一个贫穷的家庭,卒于巴黎。受过几年中学教育,后来到巴黎谋生,曾当小职员。他从事业余文学活动的初期,引起象征派诗人们的注意,但他并没有被引导去写诗,而是继续写小说。菲利普并不..

艾什诺兹,J.

艾什诺兹,J. : 生于奥朗日。艾什诺兹的作品以小说为主,其中多部小说曾先后获各种文学奖项:《格林尼治子午线》(1979,获费内翁奖)、《切罗基》(1983,获美第西斯奖)、《湖》(1989,获欧洲文学大奖)、《高大的金发女..

芒迪亚格,A.P.de

芒迪亚格,A.P.de : 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家庭。芒迪亚格早年对考古感兴趣,青年时代在欧洲和东方旅行。他与A.布勒东结识后,加入了超现实主义小组,受到了一些画家的影响,成为超现实主义运动后期的重要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