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

《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

盛邦和着。学林出版社1988年12月版。23.1万字。以独创的文化“内核-外缘”两重构造理论,解答同属一个文化区的中国和日本为何在近代化过程中出现巨大差异的深层原因。分3篇10章。第一篇“构造篇”,分2章,着重探讨文化圈的构造。指出:世界各文化圈如同细胞由细胞核与细胞膜组成一样,可分为内核与外缘;内核文化因其处于核心地位故具有强大的遗传力和辐射性,而外缘文化因处边缘而且受容性,比较便于嫁接新文化。第二篇“比较论”,分3章,重点分析比较属同一文化圈的中日两国文化。指出:由于中国系“内核文化”,故进入近代后一贯以“居天下之中”而自傲,断然拒绝接纳西方先进文化;而日本唯其属“外缘文化”而“窗棂之下,易感风寒”,故善于学习和模仿,很快与西方文化“拼接”,率先向“工业文化”转型与更张。于是,在新的世界工业文化的态势下,中国失去了“中心”地位而沦落“外缘”。第三篇“更新论”,分4章,从理论、历史与现状出发,论述文化衰落与更新的关系。指出:中国文化“内核”地位的失落恰恰有助于放下“中心”的包袱和行动自由,主动迎接扑面而来的新文化,从而取得向现代化跳跃的最佳起跳点。

为您推荐

《文化危机与展望》

《文化危机与展望》:副名:台港学者论中国文化。刘志琴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5月版。77万字。2册。辑录台港及海外学者27人于50至80年代间发表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论着38篇,有《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中国文化与科学..

《中国文化传统简论》

《中国文化传统简论》:张岱年等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5月版。10.2万字。分10章:一、文化的一般意义;二、中国文化的发展路径及由此形成的优缺点;三、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主轴;四、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观点;五..

《中国文化的展望》

《中国文化的展望》:殷海光着。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12月版。43.5万字。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阐述中国文化难以变迁、进步的原因,探究近百年来中国社会文化在西方文化猛烈冲击中所发生..

《林语堂论中西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探源》

《中国饮食文化探源》:姚伟钧着。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版。14.7万字。分10章。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石——饮食。第二章,中国各类食物的起源。第三章,中国古代的肉类食物。第四章,丰富多采的蔬菜瓜果。第五章,工精艺高..

《文化冲突中的抉择》

《文化冲突中的抉择》:副名:中国近代人物的中西文化观。汪澍白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版。37.4万字。论述了魏源、洪秀全、郑观应、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王国维、孙中..

《文化与时空》

《文化与时空》:副名:中西文化差异比较的一次求解。赵军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版。12.6万字。从研究中西宇宙观形成的条件和历史过程入手,阐析中西时空观念对认识论和科学方法的影响,——以致创造出不同的人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