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亦作“佳言”。
美言,善言。《书·大禹谟》:“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唐·韩愈、孟郊《会合联句》:“嘉言写清越,瘉病失疣肿。”明·彭七望《冬心》诗:“汝从先进文,嘉言咸耳食。”三国·魏·阮侃《答嵇康》诗之一:“佳言盈我身,援带以自铭。”《晋书·胡辅之传》:“彦国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诚为后进领袖也。”
【释义】:
亦作“佳言”。
美言,善言。《书·大禹谟》:“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唐·韩愈、孟郊《会合联句》:“嘉言写清越,瘉病失疣肿。”明·彭七望《冬心》诗:“汝从先进文,嘉言咸耳食。”三国·魏·阮侃《答嵇康》诗之一:“佳言盈我身,援带以自铭。”《晋书·胡辅之传》:“彦国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诚为后进领袖也。”
[古汉语]缀旒:【释义】: 犹言表率、榜样。《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毛传:“缀,表;旒,章也。”郑玄笺:“缀,犹结也;旒,旌旌之垂者也。”马瑞辰通释:“古者以旗致民,即是以旗旌为表,故诗缀旒并言,以喻汤为下国表..
[古汉语]荆宝:【释义】: 即和氏璧。以其发现于荆山,故称。晋·潘岳《杨仲武诔》:“春兰擢茎,方茂其华;荆宝挺璞,将剖于和。”李善注:“言德业之美类于兰玉。”南朝·宋·刘义恭《游子移》诗:“三河游荡子,丽颜迈荆宝。”清·林..
[古汉语]和氏璧:【释义】: 宝玉名。《韩非子·和氏》载:楚人卞和得玉璞楚山中,献之厉王、武王。均认为“石”,以欺君罪被砍去两足。后献之楚文王,使玉工理之,果得宝玉,遂命为“和氏之璧”,省称为“和氏璧”或“和璧”。明·张..
[古汉语]名刺:【释义】: 即名帖。作用相当于现今名片。古代无纸,书写姓名于竹木片上,名曰“刺”,作为拜谒通名之用,后改用纸,亦以“刺”名之。《梁书·江淹传》:“永元中,崔慧、景举兵围京城,衣冠悉投名刺,淹称疾不往。”唐·元..
[古汉语]仪刑:【释义】: 楷模,典范。《北齐书·陈元康传》:“王教训世子,自有礼法,仪刑式瞻,岂宜至是。”明·方孝儒《陈野翁字说》:“余迷古人亦已久矣,持其身以行乎今之世,心恒惴惴然恐为浅薄之归,而不获间故老之仪刑,何幸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