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檬

存檬:【存檬】即爬竿,在竖竿上表演各种惊险动作的杂技艺术。
东汉张衡《西京赋》记载了当时的杂技节目“都卢寻(t6ng同)”和“戏车高檀”,前者指的是由都卢这个地方传人的竿技,后者则是在戏车上进行的竿技,张衡还对戏车高作了十分生动的描述:《后汉书·礼仪志》描述汉晋时美的艺术形象。
到唐代,走技艺日益楮熟,技巧的高难度比前代更大。
宋王说《唐语林》对此有详备生动的描写:“技女自绳端蹑足而上,往来倏忽,望若飞仙,有中路相逢侧身而忘者,有著履而行从容俯仰者,或以画杆接胫高六尺,或蹋肩蹋顶至三四,既而翻身直倒至绳,还往曾无蹉致。
”比起前代的只求“切肩而不便”,这时的索上表演动作已繁复惊险得多,仰俯进退,舞蹈腾跃,让人观之叹为绝技。
走索在以后仍有发展、且十分盛行,从清代吟咏走索的诗就可见出。
梁玉绳《走索行》和朱彭的《走索行》较有名,如前首诗曰:“桥边丝绳争牵引,约以铜环束缚紧。
纤柔两手执沙囊,步武安闲初不窘。
一往一来快如马,或前或却捷于猱。
忽然倒挂恣轻矫,钩住丝绳脚尖小。
移时忽见腾空来,微微轻汗晕红腮。
从容旋把云鬆整,欲下不下还徘徊。

为您推荐

歌行

歌行:【歌行】古代诗体的一脚。 宋姜《白石道人诗说》,“体如行书目行,波情日歌,兼之歌行。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进一步解释说:“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日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日行;兼之日歌行。 ”歌行体是在汉魏六朝..

踢羿

踢羿:【踢羿】古代杂技节目之一。 宋吴自牧《梦梁录》列举丁谢恩、张旺等“踢弄人”,周密《武林旧事》统计的三十多类百戏伎艺有“踢弄”一类。 毁是艺人用单足或双足踢蹬耍弄各“尔乃建戏车,树修,低童程材,上下糊翻。 突..

口技

口技:【口技】又称口戏、肖声、象声、相声,古代杂技门类之一。 口技艺人借助简单的道具,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让观众从中获取审美愉悦。 凡是所谓“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凫的、草棵里蹦的..

骈文

骈文:【骈文】因其文多属四、六句式,故又称“四六”文。 唐柳宗元《乞巧文》:“四俪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触手。 观者舞悦,夸谈當吼。 独溺臣心,使甘老丑。 嚣昏莽卤,朴钝枯朽。 ”骈文是两汉散文和辞赋合流发展的产物。 汉..

乐府诗

乐府诗:【乐府诗】原指汉代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钓歌辞,后来也指汉代以后可以入乐钓诗歌或仿效乐府古题而不入乐的作品,还指创新题以制辞而不入乐的作品。 清冯定远《钝吟杂录》:“伶工所奏,乐也。 诗人所造,诗也。 诗乃乐..

志怪

志怪:【志怪】一种以叙写鬼神怪异为内容的小说文体。 它产生于魏晋时代,消周亮工《书影·序》,“志怪者,为存人耳目所未经。 ”这类小说内容十分庞杂,或为不见经传的臆说传闻,或为讲述鬼怪神异的迷信故事,或为地理博物中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