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头舞

竿头舞:【竿头舞】杂技的节目之一,演员在直立的高竿上作出种种惊险的表演。
清黄景仁《献县汪丞坐中观技》,“初凝微聯摩高级,欲上不上如未能。
失势一落似千丈,襯然复向空中腾。
下有一挝画鼓,帐帐节应竿头舞。
蓦若惊莺堕水来,轻疑飞燕从风举。
”说的是老翁擂动画鼓伴奏,演员则在竿上翻腾舞动,或如惊鸢墮水,一落千丈:又翩然复向,如飞燕从风举。
对竿头舞的表演,清饮善所作的描绘更为细致,他在《龙潭水戏歌》中写道:“箫管隐隐杨柳湾,钗环沓资红阑干。
五色险竿云外望,踏空直上如飞。
作跌直坠手指钩,翻身倒挂足趾拳。
以背承竿似笑簸,以脐点竿随风旋。
解带结竿左右跳,以口衔带身空悬。
百般储险众目快,骇技超出都庐观。
”用管伴奏,竖起彩色险竿,演员是佩戴钗环的姑娘,表演的内容有踏空直上、作跌直坠、翻身倒挂、以背承竿、以脐点竿、解带结竿等,甚是丰富多彩,令观众睹险称快。
这种由女子表演的竿头舞,早在宋代便以其惊险之美吸引了广大观众,宋晏殊《咏上竿伎》,“百尺竿头袅袅身,足腾跟挂骇傍入。

为您推荐

乐府诗

乐府诗:【乐府诗】原指汉代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钓歌辞,后来也指汉代以后可以入乐钓诗歌或仿效乐府古题而不入乐的作品,还指创新题以制辞而不入乐的作品。 清冯定远《钝吟杂录》:“伶工所奏,乐也。 诗人所造,诗也。 诗乃乐..

志怪

志怪:【志怪】一种以叙写鬼神怪异为内容的小说文体。 它产生于魏晋时代,消周亮工《书影·序》,“志怪者,为存人耳目所未经。 ”这类小说内容十分庞杂,或为不见经传的臆说传闻,或为讲述鬼怪神异的迷信故事,或为地理博物中的山..

骚:【骚】也称“楚辞”,文学体裁的一私,因屈原《离骚》而得名。 汉王《离骚经序》,“屈原执履忠,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商己放逐离别,心中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 故上述唐、三后之制..

小说

小说:【小说】今指一种叙述故事情节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但在古代,“小说”含义并非如此。 “小说”一词,起甚古,其食义是不断演变的。 ①指远离大道的琐富论。 《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令,共于大达亦矣。 ”这..

蔡:【蔡】(132--192),字伯瞥,陈留圍(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末年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特善书法。 他致力于书法美学研究,有《笔赋》、《篆势》等著作,提出了书法美有其自然哲学根据,肯定书法美的社会作用,论及书法美要求和谐..

乐府辞

乐府辞:【乐府辞】即乐府诗。 宋蔡启《蔡宽夫诗话》:“齐梁以来,文士喜为乐府辞,然沿之久,往往失其命题本意。 《乌将八九子》但咏乌,《雉朝飞》但咏雉,《鸡鸣高树巅》但咏鸡,大抵类此;而甚有并其题失之者。 如《相府莲》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