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和:【董其和】(1555一1638),字玄率,母思白、香光居士,华事(今上海松江)人,精书法、工山水画。
有《客台集》、《画禅室随笔》等。
他主张艺术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天地为师”,“以造物为师”。
这种观点值得肯定。
- 欢迎来到文学网!
顾炎武:【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原名绛,学者称亭林先生,昆山人,明末清初思想家、诗人。 著作甚多,有《日知录》、《亭林诗集》、《事林文集》等。 他的文艺美学思想突出表现在强调文艺的社会作用,文须“有益于天下,有益..
邮经:【邮经】(1223一1275),字伯常,其先为潞州人.后迁泽州陵川(今山西),有《陵川集》等。 其中《内游》篇是其美学思想的代表作。 他提出“内游”说,对艺术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作了高度的概括。 另外,他轻视直接经验而强..
刘熙载:【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一字融斋,江苏兴化入。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史上后期的一位思想家,《艺概》是他的一部美学著作。 他的美学思想的主要成就是对审美艺术的辩证的认识,具体表现为对审美的主客体的分析,认为..
脂砚斋:【脂砚斋】他的小说美学理论主要表现在关于典型人物的创造,认为贾宝玉“今古未有之一人”“是吾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而实际上是曹雪芹创造出来的。 小说中典型人物具有客观真实性,而这种真实性..
袁宏道:【袁宏道】(1568一1610),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明文学家,“公安派”创始人,有《袁中郎集》。 他以“质”、“真”论美,提出了“任性而发”的“性灵说”,认为创作的源泉在心灵,“出自性灵者为真诗”。 他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