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恶,施用有宜

物有恶,施用有宜:【物有恶,施用有宜】北朝刘昼的美学观点。
他说:“物有美恶,施用·有宜:美不常珍,恶不缚弃。
紫貂白狐,制以为6,郁若庆云,皎如荆玉,此毳衣之类也;鳳管苍蒯,编以懒笠,叶徽疏累,黯若朽粮,此卉服之恶也。
裘虽异,被服实同,美恶虽殊,适用则均。
今处绣户洞房,则蓑不如裘;被雪沐雨,则裘不及灌。
以此观之,适才所施,随时成务,各有宜也。
”(《刘子·适才》)刘昼在这里试图说明事物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从事物的效用价值角度说明美丑的相对性。
裘服与囊衣就美丑而富是不同的,一华美一丑陋,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审美价值是有差别的,但是,它们都是用来穿的,实用价值有一致性。
这说明,审美价值不同的事物其实用价值有可能相同;另一方面,实用价值不同的东西而市美价值也可能接近。
在不同的情况下,事物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呈现的强烈程度是不的,在雪雨之中,为了防雪防雨,人的实用功利需要增强,这时蓑衣对人夹说显得格外重要,因为蓑衣能起到防雪防雨的作用,他已不顾及装衣的丑陋。
而在绣户洞房之中.人的审美需要增强,这时人对袭衣更感兴趣,因为裘衣更能给人以美感。
刘昼从实用方面谈美丑的相对性的角度是比较新的。
美的东西不一定总被珍爱,那是因为它不适用;丑的东西不~-定被废弃,那是因为它有用。
而且刘昼强调的“是随时成务”,因此避免了绝对化。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