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高

心高:【心高】“心”指精神:“斋”指斋戒,“心斋”是指一种排除思虑和欲望的精神修养方法,亦即审美过程中主体通过一系列精神心理活动获得审美对象的方法。
《庄子·人间世》:“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
虚者,心斋也。
”郭象注口:“虚其心则至道集于怀也”。
认为只有保持“心”的虚静,才能获取道。
“心斋”的特征是“虚”。
“虚而待物”是审美过程中获取审美对象的方法。
其实质是去实就虚,排除一切非审美因素,排除一切外界干扰的超脱审美观。
到创作过程中构思的重要性,法意到构思过程中生体的精神心理作用对创作的影响,从而使中国古代美学在阐述心物交感时不仅侧重于心的作用,而且强调心的“虚而待物”的作用。

为您推荐

浓淡相间

浓淡相间:【浓淡相间】引指绘画艺术作品中的设色要浓与淡相配。 明唐志契《绘事微言·积墨》,“画家要积墨水,暴水或浓或淡,或先淡后浓,或先浓后淡。 有能积于绢紫之上,盎然然,冉冉欲堕,方因润不涩,深厚不薄,此在后自得之。 ”..

心物交应

心物交应:【心物交应】说明艺术形象的成功,是作者内心情思与客观外物互相感应、互相契合的结果。 清姚华《曲海一勺·述肾第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汤使之然也。 一切文章,悉由此则。 盖心物交应,构而成象,积则..

都似旧时熟识

都似旧时熟识:【都似旧时熟识】说明文学家所创造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使读者似相识。 清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宜和遗事》具载三十六人姓名,可见三十六人是实有,只是七十回中许多事迹,须知都是作书人凭空造谎出来..

神遇

朱物以游心

朱物以游心:【朱物以游心】莫文章若矣。 从审美角度论述心与”物关系的一个重要观点,说明心物相交,和谐相处的境界。 《庄子·人间世》,“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 ”所谓“乘物”,指顺应外物之意;“游心”指心..

浓淡得宜

浓淡得宜:【浓淡得宜】说明描画艺术表现中设色的浓与淡,应配合得宜而不失当。 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卷一《论忌》:“浓淡失宜,不独近浓远淡已也。 盖山石必有阴阳,有阴阳,则有明嗨;有明嗨,则有浓淡矣。 更有渲淡接气,以补..

方互用

方互用:【方互用】说明用笔造形应是方与画互相结合,互相映衬,互为体用。 明项《书法雅宫·规矩》,“圆为规以天,方为矩以象地。 方圆互用,犹阴阳互诚。 所以用笔贵圆,字形贵方,球曰规矩,又曰之至。 是圆乃神圆,不可滞也;方乃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