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之耳:【师旷之耳】借指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能够欣赏音乐的人。
《淮南子·泰旋训》,“三代之法不亡而世不治者,无三代之智也。
六律具存雨莫能听者,无师旷之耳也。
故法虽在必待圣而后治,律虽具必待耳而后听。
”师矿,春秋时代酱国乐师,目言,普弹琴,辨音能力甚强。
酱平公铸大钟,众乐工听后都认为音律准确。
唯独师矿不以为然。
他的判断,后为师涓所证实。
六律,指乐律,即黄钟、太族姑洗、豹宾、夷则、无射。
这里虽以辨音类比于治世,但说明了美学方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即文艺欣赏者必须具有相应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如果没有师旷那种能够欣赏音乐的耳朵,即使“六律具存”,也是无法欣赏音乐之美的。
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只有懂得艺术美的人,才可能去欣赏和珍惜艺术美。
正因为如此,晋代葛洪说:“音为知者珍。
”(《抱朴子·外篇·喻蔽》)。
为您推荐
欣赏:【欣赏】指对文学作品吟咏、体味。
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
’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
再听时,恰喝到,‘只为你如花美誉,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
仁者见之调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仁者见之调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说明文学欣赏有主观差异性。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风诗》三首,用意各有所在,仁者见之谓之“卖者各以其情而自得”,道出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故能感..
得意而忘言:【得意而忘言】参见C言不尽意)条。
庄子美学命题之一,指语言文字是为了表达意思的,只要获得意思,也就达到了国的,语言文字就无关紧婴了。
借指审美过程中,要获取的是语“忘言”同庄子的“坐忘”(《庄这种“忘言..
玉器:【玉器】以玉为原料制成的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工艺品。
明代文展亨《长物志》卷七《海论铜玉雕刻窑器》,“三代秦汉人制玉,古雅不凡,即如子母螭、卧蚕纹、双钩碾法,宛转流动,细入毫发”。
“玉以红如鸡冠者为最;黄如蒸粟、..
雕楼象牙:【雕楼象牙】以象牙为雌镂材料的宙美创造。
近人徐珂《清稗类钞·工艺类·雕象牙》,“象牙性坚,而制器者雕镂山水人物,细入毫发。
盖先以锯解之,以醋浸经宿,则软如腐,雕成,再以木贼草水煮之,即坚如故。
”这种对象牙..
编钟:【编钟】古代乐器,《隋书·音乐芯》:“编钟,各应律呂,大小以次,而悬之,上下八,合十六钟”。
编钟因“各应律呂,大小以次”而具其中,小,及成熟时,各随其范之方圆大自为一器,奇丽精巧,能夺天工,款识隆起,宛若砖文。
乾隆朝所制者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