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论书气,以士气的上

凡论书气,以士气的上:【凡论书气,以士气的上】认为书法艺术中所表现的内在气质,以文人士大夫的为上乘。
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云,“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
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伦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
”他将书法艺术中所表现的内在气质划分为多种类型,而唯“士气”首肯,其他类型皆为“士之弃”之列。
在我国历史上,文人士大夫们既有刻苦攻读,善于思考的,即所谓“身不离于衽席之上,而游于六合之外;坐乎千古之下,而游于千古之上”,也有一面读书一面游历的,即所谓“不读万卷书,不知道理之洲博;不行万里路,不知天地之广大”,由于他们博学多才,因此,他们的书法艺术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正如黄庭坚所说:“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贤之学,书乃可贵。
”(《论书》)者,乃士林中能作隶家,画品全法气韵生动,不求物趣,以得天趣为高,观其日写而不目通者。
”“形冲俱妙,绝无邪学。
”当然,不管书法还是绘画,历代推崇“士气,唯“士气”首肯者,大都包含着浓厚的封建色彩,具有鄙视下层劳动人民的等级意识。
这种审美观,与根深蒂固的传统儒学思想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云云。
这种恩想又是我们今天所应该加以扬弃的粕部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