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宇基安

杀宇基安:【杀宇基安】书法艺术的审美要求之一。
清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王侍中白:‘杜度之书,杀字甚安’。
又称:‘钟、卫、梁、韦之书,莫能优劣,但见其笔力惊绝’。
吾调行草之美,亦在“杀字甚安,、‘笔力惊绝’二语耳。
大令甜矫变,当为第一,宋入讲意态,故行草芸工,米书得之。
后世能学之者,惟王觉斯耳。
”这康氏引用南朝齐书法家王虔《论书》所说“苦杜度杀字基安”之后加以发挥的。
“杀字甚安”,指的是结字妥帖之意,王僧虔用其来评价的是隶书,面康氏认为,行草书之美,亦在于此。
单纯从字义上去理解“杀字甚安”,是难得其要义的,而且隶书和横书的“杀字甚安”之意较易于理解,要真正理解行书之:“杀字甚安”,就不是易事了,因为行草书之结字千变万化,姿态百出。
康有为以王献之(字大令)、米芾和王铎(字觉斯)的行草书为例,用以证明所调行草书之美亦在于“杀字越安”、“笔力惊绝”二语的审美观。
王献之结字沉着耐畅,体态矫捷善变,“兴合如孤峰四绝,出天外,其峻峭不可置也”,又“临事制宜,从意适便。
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
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
”(唐张怀瑞《书议》)宋代米芾书法得力于王献之,结字讲意态,用笔俊迈,结字严谨而又得自然意之态,具有淋润痛快、奇纵变幻、雄健清新等自家特色。
宋高宗评云:“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
”(《翰墨志》)苏东坡亦评曰:“风档阵马、沉着病快。
”而王铎则又书学二王,着力于米芾,结字肤宕超逸,率意天真,既得险峻之数,又复归平正,所调似款而反正者,法度从容,不失规矩尺寸。
马宗先生认为:“明入草书,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纵而能敛,故不极势而若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
”(《书林藻鉴》)至此,我们对康有为所请“行草之美,在‘杀字甚安’,‘笔力惊绝’二语”的审美观之深刻内涵,可以无疑了。

为您推荐

行书

行书:【行书】介于正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 清宋曹《书法约言》,“所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相间而行,如云行水流,农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 “L..般认为,行书始于东汉刘德升。 唐张怀璀《书断》云..

六服

六服:【六服】指周代王后的六种服装。 《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眼:祎衣,榆狄、阙狄、糊衣、展衣、*象衣,素纱。 ”其中祎衣色黑,其上被饰有彩绘的野鸡图案。 郑玄:“从上条先王则服衣。 ”《释名·释农服》:“王..

书要拙多于巧

书要拙多于巧:【书要拙多于巧】书法艺术的审美要求之一。 宋代黄庭坚《论书》云,“凡书要批多于巧。 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 ”自然质朴的美与雕琢巧饰的美,各自具有其审美价值,但我国文学艺术..

写意画

云:【云】又称云髻、云紧,指浓密卷曲如云的妇女发髻。 《诗经·鄘风·君子偕老》, “鹭(zhen) 发如云, 不屑也。 ”,又作辑(df),袁梅注,“发如云即云。 ”曹植《洛神赋》:“云鬓饿峨,修眉娟娟。 ”吕延济注:“云鬓,美发如云也。..

各尽字之真态

各尽字之真态:【各尽字之真态】说明书法艺术美的创造,应顺应字的自然体态。 这标志着中国书法历史审美观的转折性的变化。 宋代姜夔《续书谱》云:“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 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

一点成一字之,一字乃之准

一点成一字之,一字乃之准:【一点成一字之,一字乃之准】说明书法艺术审美创造中结字谋篇的准则之一。 唐代孙过庭《书谱》云:“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孙氏认为,一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