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笔记》一则

    《南越笔记》一则 : 李调元《南越笔记》:东粤多薯。其生山中纤细而坚实者,曰白鸠薯。似山药而少,亦曰土山药,最补益人。大小如鹅鸭卵,花绝香,身上有力者,曰力薯。形如猪肝大者,重数十斤,肤色微紫者,曰猪肝薯,亦曰黎峒薯。其皮或红或白,大如儿臂而拳曲者,曰番薯。皆甜美可以饭,客称薯饭,为谷米之佐。凡广芋有十四种,号大米。诸薯亦然。番薯近自吕宋来植,最易生,叶可肥猪,根可酿酒,切为粒,蒸曝贮之,是曰薯粮。子瞻称海中人多寿百岁,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番薯味尤甘,惜子瞻未之见也。
案:雨村先生,四川绵州人。是书为任广东学政时所著。于红〖FJF〗[[!NE137]]〖FJJ〗叙述颇详。其曰可以饭,客称薯饭,则宾筵且用之。其为粤人所重如此。再案番薯与甘薯同种异形,而番薯为胜,其如鹅鸭卵者,两粤海滨自古有之;惟粗而较长者,则自番舶来耳。古名甘薯,今则统呼番薯,不复别称甘薯矣。

为您推荐

《右台仙馆笔记》

《右台仙馆笔记》 : 作者俞樾。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咸丰五年(1855)放为河南学政,七年,被劾奏所拟试题割裂经义,罢官。自此,专意著述与讲学40余年..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 共24卷。纪昀著。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乾隆朝名臣。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另著有《沈氏四声考》《史通削繁》《文集》《诗集》等。《阅微草堂笔记》是..

《笔记小说大观》

《笔记小说大观》 : 上海进步书局20世纪20年代刊行,石印线装袖珍本。全书分8辑,共收录汉魏至清末间文言小说及相关笔记220种,其中汉魏时期1种,唐五代10种,宋金元时期79种,明代23种,清代107种,内容广泛,涉及中..

《燕居笔记》

笔记文

笔记文 : 它的特点是内容广泛,遇有可写,随笔而写,可长可短,不拘形式。在中国,笔记之体肇始于魏晋,而宋明以后最为丰富。“笔记”的名称,始见于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才略》篇:“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丁仪..

《北轩笔记》

《北轩笔记》 : 陈世隆撰。共1卷,40余条,1万余言。陈世隆(生卒年不详),字彦高,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末书贾陈思之从孙。元顺帝至正年间,曾在嘉兴陶氏家中设立教馆,后死于战乱。修《四库全书》时,他的著作除此书..